情醉故乡那片海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7-27 10:38:32 

   我的故乡岱山县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中部。那里的天是湛蓝色的,海水呈古铜色,阳光洒在海面上,犹如铺了一层闪闪发光的金粉。岱山海域近看波光粼粼,远晀朦朦胧胧,海鸥、渔帆点缀其中,尽显“金海”之美。



  有人说,大海释放的声音是一种自由随意、纯情流露的特殊“方言”。有人说,海的声音是潮声、涛声、鸥声、船声、风声等。我久居海边,早已听惯了这种熟悉的声音。夜幕下,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海上各种声音会从四面八方悄然进入我在海边的家中。最动听的莫过于海潮细浪的声音,“哗……哗……”既有韵律,又富有鲜明的节奏感,就像古老的留声机在一刻不停地吟唱着同一首摇篮曲,轻声催人眠。我想,这就是大自然的本音,在它的安抚下,我们可以抛却凡俗的纷扰,独享一份宁静。

  在我心里,大海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也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唯有真正知海、亲海、爱海、护海的人才有可能听到、懂得。

  每当有心事时,我就习惯到海边。坐在岩石上,看海潮簇拥,一浪高似一浪的波涛撞击在礁岩上,瞬间激溅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吼声。银光粼粼的白浪、令人炫目的浪花,不仅带来极美的视觉享受,也让我豁然感悟:浪花因撞击而美丽,人生因拼搏而精彩。

  岱山海洋资源蕴藏丰富,渔场水域宽阔,水质肥沃,气候适宜,饵料充沛,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域内仅鱼类就有300余种,是中国东海的一座“活鱼库”。那里出产著名的岱衢族大黄鱼,不仅是黄鱼中的极品,更是海洋水产资源中独领风骚的珍宝。

  岱衢族大黄鱼的故乡就在岱衢洋。上世纪60年代,每逢春夏之交,岱衢洋大黄鱼的数量多如牛毛。鱼汛时节,岱衢洋面集齐了来自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沿海省市的数万只渔船,洋面上船旗猎猎,大大小小的船只穿梭于洋地,非常热闹。夜晚,海面上渔灯盏盏,如天空上的繁星点点,煞是好看。村里的渔船每次出海捕捞,总能满载而归,人人脸上绽放着丰收的喜悦。清代诗人王莳蕙在《黄花鱼》一诗中这样描述大黄鱼丰收景象:“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当时,岛上的大黄鱼仅卖几角钱一斤,许多小贩挑着黄鱼走街串巷,村头、田间到处可以听到叫卖声。小渔村遍地都是晒的鱼鲞,香气袭人。母亲三天两头变着花样给家人做鱼吃,“酒淘黄鱼”“咸菜黄鱼”等菜肴丰富了餐桌,也将这种独一无二的至鲜美味深深藏在了我的心中。

  更有趣的是,我和小伙伴们经常能在海边捡到大黄鱼,每次二三条,每条都有两斤左右,全是野生的,非常新鲜。这是因为近海船多、网多、鱼多,有的大黄鱼会从网内侥幸逃生,受过惊吓的大黄鱼奄奄一息地漂在水面,涨潮时会被波浪推到海边。遗憾的是,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污染,近几年,野生岱衢族大黄鱼已经非常罕见。

  阳光、海浪、沙滩、渔舟,还有鲜活的海生物,故乡那片辽阔的海涂,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令人向往。

  童年时,整天在海滩上玩耍,滩平如镜、沙质细腻的沙滩就是天然的游乐场。落潮时,在海边捡贝壳、在礁石缝里找海螺、在荡漾的浅潮中抓小鱼儿。累了就爬进滩头抛锚的小舢板内晒太阳,甚至在摇摇晃晃的小船里美美地睡一觉。

  我最喜欢“赶小海”,海滩仿佛储备着取之不尽的鱼虾和琳琅满目的贝、藻类。除了上学和天气状况不好,我几乎每天都“泡”在滩涂上,拾泥螺、挖蛤皮、撬蚬子、捏海瓜子、捡香螺、采牡蛎、捞小白虾、捉沙蟹、摸泥鱼、弄串网等,玩得乐不思蜀。这些活儿听着简单,却样样都是技术活儿。就拿海滩捉蟹一项来说,就得掌握“牵蟹”“钓蟹”“闷蟹”“照蟹”“挖蟹”“拉蟹”“摸蟹”“诱蟹”等一连串的技艺。步入青年,我开始从海滩走向大海,和长辈们一起出海,张网捕鱼,从此与大海不离不弃,相依相伴。

  我是大海的儿子,始终深深地眷恋着像母亲一样养育我成长、赐予我智慧和力量的家乡的海域。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