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曹国舅:北宋第一良将之孙,隐居升天只因弟弟不争气?

来源:李雷   发布时间:2015-05-21 02:58:44 

在曹姓的名人中,有一位民间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他就是曹国舅。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曹国舅是八仙中最后一位得道的仙人。在民间的八仙形象中,他不是通常的道士打扮,而是仍然穿着红色的官服,头戴官帽,脸上还涂着白色的图案。不过,可别以为曹国舅仅仅是传说中的人物,其原型正是大名鼎鼎的北宋第一良将曹彬的孙子曹佾(yi)。

宋代第一良将曹彬

曹彬(公元931-999年)字国华,《宋史>称他“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为宋良将第一”。

曹彬出自河北真定(今河北灵寿),是北宋的开国功臣,辅佐过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皇帝,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早在后周时期,赵匡胤还是禁军的高级将领,同朝为官的曹彬奉命出使吴越国,吴越想交好这位来自中原的使者,就多次给曹彬送礼,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待到使命完成后,曹彬已经上了船,吴越又派人追赶硬是将礼物送给了他,曹彬不得已只得收下。但回到后周以后,又将这些财礼悉数上交国库,后周世宗柴荣知道以后非常的感动。当时曹彬清廉为官的美名就已经传播开来,所以即便他是后周王室的近亲,赵匡胤却敬重他的为人和才能,自己当上皇帝以后依然十分倚重这位前朝遗老。

在北宋开国的过程中,曹彬曾用兵后蜀、南唐、北汉,为赵匡胤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身居将位,除了懂谋略善用兵以外,治军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正因为曹彬善于治军,才赢得了“北宋第一良将”的美名,所谓良将,不仅指他会打仗,更因为他宅心仁厚,治军严明。古代攻城略地的过程中,无论将领还是士兵,难免贪功贪财,荼毒生灵、滥杀无辜的事情屡见不鲜,在攻打南唐的过程中,曹彬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军队中,于是假称有病,迫使众将士立下誓言决不滥杀无辜,金陵城才免遭屠戮。

曹彬为官几十年,清白廉洁、居功不傲,又很会处理君臣关系,所以即便是疑心很重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也依然拜他为相。曹彬死后追封为王,与故相赵普同配享于宋太祖庙室,可谓极武将之荣。后世称赞曹彬一支“诗礼传家,簪缨继世”,即文武异才在曹家层出不穷。曹姓族人重视诗书教化和礼乐义学,也注意培养子孙后代以兵法武功经世致用。曹彬不仅对曹姓“簪缨继世”的门风具有开创意义,由他开始在北宋初期所形成的曹氏宗亲更是成为日后江南曹姓的重要渊源。

亦真亦幻曹国舅

曹国舅

作为八仙之一的曹国舅,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总能救人于危难之中。但八仙的故事毕竟是虚幻的,历史上真实的曹国舅又是什么样子呢?曹国舅曹佾是曹彬之孙,他的姐姐正是宋仁宗的皇后。

曹彬的子孙们在朝为官为儒者甚多,虽然出身名门,加之皇亲国戚,曹佾却是继承了曹家谦厚仁让、清廉不阿良好家风,从不仗势欺人。史书记载,曹国舅为人谦和、平易近人,辅佐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皇帝,历任知州、保平军节度使、宰相等职。在公务上,曹国舅从不避讳自己的亲属,只要有才能就放心的任用他们,这是因为他一直严于律己,所谓身正不怕影歪,很少有过失,神宗就评价他是位真正纯正的臣子。曹国舅不仅为政有一套,据说他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美男子,既通晓音律和诗词,还有高超的棋艺和射术,当时很受仁宗的欣赏。曹皇后年老后,曹国舅曾亲自入宫服侍自己的姐姐,直到皇后去世,手足之情很令人感动,于是曹国舅死后神宗追封他为沂王。

那么,曹国舅又是如何“得道成仙”的呢?关于他成仙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不过流传最为广泛的还是明代的版本。传说曹皇后有两个弟弟,年长的名叫景休,年幼的名唤景植。景休天生性格随和、纯朴,身在相门却不喜富贵,最喜欢做的就是修身养性,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经精通经书,自幼很受皇帝和皇后的宠爱。对于政务,他崇尚清静自然,无为治政。然而他的弟弟景植却恰恰相反,是个恃强凌弱的纨绔子弟。有一次,景植仗着自己家的权势,滥杀无辜,犯下了杀人罪。恰巧遇到了包公审理此案,包公素以铁面无私闻名,丝毫没有给曹家情面,而是将曹景植依法执行了死罪。这让向来宽厚仁爱的景休既恼火于弟弟的行为,一向清正廉洁的他也深感羞耻,于是隐居于山林之中。隐居的曹国舅遇到了汉钟离和吕洞宾,二人此时已经得道,见曹国舅心地虔诚对玄理又很有悟性,于是化度了曹国舅,使其成为八仙中的最后一位仙人。

由于曹佾留下的史料并不多,考证八仙中曹国舅与他的渊源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八仙的故事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让我们了解曹家这位勋戚代表人物。

真定曹,遍江南

浙江富阳市曹氏祠堂

由于曹彬一族在北宋是著名的“将门”,在朝为官为相的非常多,曹国舅时又是皇族的勋戚,曹姓在宋代因而得到又一次大发展,曹姓一直是砥立中朝最重要的名门望族之一了。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曹家也携带大小家眷、同族亲仆等南下。这次南渡后,曹姓占据了当时江苏、浙江人口的将近一半。今天上海市上海县、青浦县、松江县和今江苏省泰兴县、金坛县、江阴县等地的曹姓就是曹彬一支南迁中的分支。据考,靖康之难南迁的曹彬后人多达四支十八房,广泛分布在江南地区,曹姓自此在长江以南遍地开花,迅速繁衍开来。此后,曹彬的子孙后代也有部分往返迁徙与南北之间,比如他的六世孙“孝庆公”,就因官由河北灵寿县迁往进江西豫章,为豫章曹氏之祖,孝庆公的儿子善翁与美翁又则又由南返北迁往了山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