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洋生物构筑温馨“安乐窝”——探访浙江温州海洋保护区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8-02-06 11:20:15 

4418c5d7d20e5f36db8089b8bbe63a49.jpg

■ 实习记者 于燕妮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这是宋代诗人杨蟠对温州的赞美。海洋资源丰富、海岸带风景优美,这是大自然对沿海城市温州的馈赠。坚持海洋保护区建设20余年,努力为海洋动植物构筑“安乐窝”,则体现着温州人对大海的感恩。

  自1990年南麂列岛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起,温州先后建设了7个海洋保护区,总面积达619.79平方公里,占管辖海域总面积7.1%,无论在海洋保护区数量上,还是面积上,均居浙江省前列。

  素有“贝藻王国”“海上神农架”等美誉的南麂列岛,由52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数十个明、暗礁及周围海域组成,生态环境独特,生物种类多样。尤其是贝藻类资源特别丰富,约占浙江省贝藻类种数的80%,在国内外海洋生物多样性科研保护和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20多年来,为了让海洋生物实现休养生息,保护区严厉打击在其核心区或缓冲区捕捞、凿挖等非法行为,严禁任何外来渔船在南麂保护区海域非法捕捞,严格监管旅游开发等活动。

  在“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下,南麂列岛生物多样性愈加丰富并不断有新发现,保护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验平台。

  进入“十二五”,温州海洋与渔业局着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先后新建洞头南北爿山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苍南七星列岛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温州龙湾海洋公园。至今,温州的海洋保护区数量达到7个,包括3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3个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1个市级海洋保护区。

  洞头南北爿山是当地有名的“鸟岛”,适宜的气候环境、充足的食料吸引着40余种鸟类来此栖息繁殖,其中不乏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嘴白鹭、普通鵟、红隼和游隼。

  2011年南北爿山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成立,海洋与渔业部门全面展开对海岛的保护与建设,制订筑巢引鸟方案,布放鸟岛保护区标志和宣传牌、禁止游客随意参观登岛。为了加强对岛上鸟群的监测和保护,保护区还建设了离岸式观测平台。科研人员无需坐船,在平台上利用望远镜等设备就可以观测鸟类的活动,同时减少了渔船汽笛声对鸟类的影响。

  “未来,凭借现有保护区、海洋公园建设的经验,我们还将努力创新海洋保护区建设形式。”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资源环境保护处处长吴群力告诉《中国海洋报》记者,目前他们正在筹划建设的东瓯海洋公园就是转变海洋利用方式的有益探索。

  据介绍,东瓯海洋公园按区域功能,被划分为重点保护区、生态与资源恢复区、适度利用区和预留区,同时在这4个功能区域内打造净水示范基地、生态修复基地、增殖放流基地、海洋资源救助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亲海休闲文化基地、减灾防灾蓄洪区、海洋水上运动训练培训基地等。

  这是一次围垦区内生态用海的创新性实践,对优化海洋生态格局、提升景观价值、恢复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示范意义。海上生物的休憩场所,也将不再局限于原生态的海中。“我们力图打造一个人与海洋湿地生物和谐共生的海洋公园。以前主要以保护为主,严控开发,但经济利益的缺失也影响着生态保护建设的长期发展。这一次,我们要让社会各界看到生态产业资源的经济潜力,要让碧水净水带动周边经济效应。”吴群力说。

  与东瓯海洋公园同步筹划的还有水生生物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研究。届时,温州所辖海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将融为一体,形成水生生物资源养护、重要生境保护、渔区严格管理和适度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对水生生物资源分区分类分级的差别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遏制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吴群力告诉记者,通过海洋保护区建设,温州将着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80206/71758.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