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虱目鱼有“台湾家鱼”之称,其名字的由来也颇为传奇。相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渔民夹道欢迎,献上海产虱目鱼,郑成功吃到这种鱼后,觉得特别鲜美,便随口问是“什么鱼?”在闽南语中,“什么”与“虱目”谐音,当地人误以为郑成功是在给鱼赐名,遂将这种鱼冠之以“虱目”并沿用至今。
盛一碗热气腾腾的鱼丸,不必急着入口,闻一闻碗口腾起的香气,那种有点像是牛奶味的淡淡的甜香,从鼻腔直入脑门,虽不算醍醐灌顶,也称得上一种美妙的享受了。事实上,在台湾,不仅仅是虱目鱼丸,与虱目鱼有关的一切吃食,如虱目鱼汤、鱼肉松、鱼肚、鱼罐头等等,都相当地美味知名。
“虱目鱼丸的美妙与奥妙之处,完全是拜它的原料虱目鱼肉所赐”,陈政雄说,虱目鱼是台湾最有代表性的食用鱼种,体呈梭形,身披细小的圆鳞,尾鳍大而分叉,体型潇洒美观,肉质肥腴细腻,营养价值高。虱目鱼的常见料理方法就有10多种:肉质最佳的鱼肚部位可以用来汆汤、煲粥,多刺的鱼背可以用来做弹性十足的虱目鱼丸或炸鱼排,鱼皮、鱼肠、鱼头等都是名菜,鱼骨头也能拿来熬制高汤……“虱目鱼丸是用新鲜的鱼肉拍打出来的,将鱼肉剁碎不断地搅拌至肉质细密粘稠,鱼肉就会渐渐形成浆糊状,这样才能打出美味弹牙的鱼丸,然后加入少许盐、大蒜以及白胡椒等调味料再次拌匀,最后经机器制成丸仔状。”
陈政雄是台南学甲镇人,方圆约54平方公里的学甲镇位于台南县北方偏西,北临嘉义,虱目鱼、蒜头、稻米和皮蛋是这里的主要特产,而虱目鱼肉质最为上乘。福永台湾美食街售卖的虱目鱼丸便是正宗的学甲出品,每颗鱼丸的虱目鱼肉酱含量都在80%左右。去年9月,台湾美食第一次登陆深圳文博会,学甲虱目鱼丸便是主打美味。今年,小小的虱目鱼丸更扮演起了两岸友好合作交流的中介,将福永街道与学甲镇连接为对口交流合作伙伴,而虱目鱼丸的销售总部也被学甲人搬到了福永街道来。
海岛台湾少不了渔村风情,而对台湾人,尤其是台南人来说,虱目鱼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不仅是渔民谋生、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更与渔民生活息息相关。“数百年来,虱目鱼与渔民朝夕相处,伴随世代渔民子弟成长,培育出相依相持的特殊感情,所以,称之为南台湾家鱼,也十分贴切。”40来岁的陈政雄说,从小到大,自己都是吃着虱目鱼丸长大的。
事实上,对大多数来到台湾美食街的“好吃佬”而言,虱目鱼丸并不是大快朵颐的首选,这一小碗外表粗糙的鱼丸,售价不过10元,它既非大餐前的开胃小吃,也担当不起正餐中的主角。它鲜美而不腻口,一碗足以让人心满意足,但总能让食客下次故地重游时,毫不犹豫地再来上一碗,尤其是在一天的劳作后,肚子里早已装入新竹米粉、台湾牛肉面或者鱿鱼羹等台湾美味的好吃佬们,是不介意再买上一碗虱目鱼丸的。坐在街边的石凳上,伸开四肢,吹着温润的山风,用竹签扎起一个鱼丸放入口中,慢慢地嚼着,再呷上一口鲜美的鱼汤,这个时候的时光是慵懒而惬意的,生活中的一切烦恼似乎都可以稍作停顿了。(南方日报记者吴永奎)
风靡台湾的小吃虱目鱼丸。何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