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人类难症的普世理论

来源:中国海洋网   发布时间:2018-01-22 16:41:54 

一,镜鉴历史,探究天下不太平的源由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人之初,性本善”,大家一起生活、共同劳动,创建了人类社会。人类融合海洋,共享海洋恩惠,在生存中自然发展。古老的中国沿海居民,在靠海吃海的实践中,悟出了海洋的“舟楫之便,鱼盐之利”,纷纷以海谋生,曾经创造过海洋辉煌。古希腊人善于开拓、求索,创造了灿烂的古希腊海洋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旗帜和摇篮。

  起源于2500多年前的古罗马法及古代法学家认为:“海洋同阳光、空气一样,是大家的共有之物,供人类共同享用。”这是最早的海洋法律,也是人类原始海洋观。2000多年前,中国及东南亚沿海和地中海的海上贸易盛行,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深受各国青睐,传播到了欧洲,西方各种货物源源流向东方。中国商人和海民同沿途各国人民共同创建了“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了连通欧亚两大洲的经济带,开启了海洋经济全球化的漫长历程。当时人们操弄舟楫,采盐捕鱼,开始公平交换物品,逐渐形成海上贸易。那时的海洋姓“公”,谁也沒有想要去控制、占有海洋。

  当人类建立了独立国家后,奉行国家利益至上,开始瓜分“公”有物为国家“私”产,打破了人类共同拥有海洋的平静。海上自由贸易变成为国家间的利益争夺与冲突,海洋上出现了保护商业运输的军舰,开启了海上贸易交通线争夺战 ,海上战火从未停歇,人类的海洋发展史就是一部血腥与文明交织的历史。

  几个率先走向海洋的国家开始向外扩张,以战舰开道、武力强夺,开启奴隶贸易,推行殖民统治,催生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世界开始轮番的侵略、征服和杀戮,形成了大国、小国、强国和弱国,世界失衡再也沒有平静,延续至今。

  一些古代思想家、军事家因征服、杀戮而兴奋,用武力侵略获得爆利而鼓舞,相继登上历史舞台,纷纷著书立说,创建了早期海权理论,为一些海洋国家的侵略、扩张战略推波助澜。

  2000多年前,修昔底德是最早注意到贸易和军事联系的思想家。他的传世经典《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几乎涉及了希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个方面。他认为地中海克里特岛上诺萨斯王国的米诺斯国王是世界上第一个组织海军来保护商业航运,并利用海军进行征服、扩张国土的成功国王。他最早提出:“为控制贸易市场和经济利益,国家必须建设海上力量,以控制海洋通道的自由运用,并阻止他国利用海道。”进而指出,海军“是各国海上强国势力的来源,它们为国家取得收入,是帝国的基础。”

  修昔底德早期的海权思想由西塞罗、色诺芬、狄米斯托利克等思想家归结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著名论点,刺激一些国家大力发展海军,形成了争夺、称霸海洋的世界潮流。海上战争逐步升级,将肉弱强食的“丛林法则”发挥到了极致,影响了世界秩序,动荡了世界政治。于是,璀璨的地中海文明,将光明和财富带给人类的同时,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将战争灾难遍布世界海洋,制造了海上强国此起彼落、兴衰更迭的战乱历史,给人类带来了来自海洋的深重灾难。

  另一个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理论便十九世纪美国海军上校马汉的《海权论》,它是“海洋控制论”的继承和发展,马汉自解说,海权即“国家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他进一步总结历史,提出了“所有国家的兴衰,决定因素在于对海洋控制”的系统理论。马汉《海权论》的核心观点就是:利用强大舰队,通过军事手段控制海洋,达到称霸海洋的战略目的。

  他总结美国军事征服的经验:“历史最终证明:国家的强盛、繁荣、庄严和安全是强大的海军从事占领和各种征伐的副产品。”他推崇武力胁迫中国“门户开放”,认为“在中国贸易开放的每一个进展,都是凭借压力取得的,而最重要的施压手段就是战争”。他赞扬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正是由于征服了‘龙’,才导致英国在那里崛起”。同样,他极力敦促美国政府用武力夺取菲律宾、占有巴拿马运河,构成称霸海洋的大格局。

  马汉在“海牙和平会议”上叫嚣,“裁军并不是和平的保证”,“战争是治病的妙方,它比仲裁更公正、更有效”。他坚持“立足于海军对海洋的统治,而不是海洋的自由”。“荷兰人的剑,使讲英语的人们获得了宗教和政治自由。英国人之剑,为正义和道德锻造,给印度和埃及带来自由、法治和秩序。美国人剑,带着对古巴和菲律宾同样的祝福。”

  马汉的《海权论》顺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海洋扩张时势潮流,适应了美、英、德、法、日等西方国家海洋扩张战略的需要. 激发了“钢铁时代”欧洲海军在19世纪90年代的强烈复苏,掀起了欧洲海军的造舰狂澜,推进了西方以海军征服世界的历史。

  在《海权论》的推动下,1898年美国发动了美西战争,夺取了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美国势力范围扩展到了西太平洋,造就美国成为海洋新霸主。马汉及其《海权论》一时风靡全球,受到美国总统、英国女王、德国皇帝、日本王子所青睐,被吹捧为“海权鼻祖”,甚至是“历史学的哥白尼”。

  然而,马汉及其《海权轮》适应了18世纪末的美国对外侵略、扩张的特定时势潮流,是特定时期、特定国家的历史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洋形势的深刻变化,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新兴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主力军,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潮流,合作共赢是各国共富之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文“和平使用海洋”,国际海底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所以,无论是修昔底德的“海洋控制论”,或是马汉的《海权论》已经从根基上失去了基础。正如英国军事家评论:“海军主义者也许是过分夸大了少数西欧国家在一个十分有限的历史时期曾经有过而在以后可能不再出现的独一无二的经验”。“用简单的征服殖民地的方法夺取领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而海权的某些好处也随之消失了。海权的一般作用随着形势的自然发展,正从故意拔高的顶峰降了下来。”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2017年“两会”记者会上回答记者讲:“中国人的海洋观推崇郑和,看重的是海洋合作;而有些人信奉的是马汉,热衷控制海权。”这里,郑和的“和”和马汉的“霸”,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必须摈弃马汉时代的《海权论》,给新时代的海权观赋予新的内涵。

  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血腥与文明交织的发展史,也是几个大国因控制称霸海洋而兴盛,又从海洋争夺博弈中衰败,演绎着争锋称雄、跌宕更迭的乱世格局。这样大国兴衰的历史替代现象被一些政客、学者用来制造“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佐证,制造“大国间必有一战”的蛊惑舆论。有的大国依然捡起过时的《海权论》,企图继续“控制、称霸海洋”,蓄意制造“假想敌”,煽动军备竞赛,制造世界乱局,那只是一种旧时代的落日余晖。

  二,把握时代,创建全球治理新理论

  当今正处于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指出: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上世纪上半叶以前,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他们最强劲的呼声,就是摆脱枷锁、争取独立。冷战结束后,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站立在世界之巅,思考着全人类的命运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问题,肩负起大国领袖的历史担当。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2017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我们处在深刻变革的时代,变革时代催生着理论创新。把握时代特征的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马克思强调:“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习近平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习近平垂范先行,勇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中国和世界述学立论,担负起重塑世界秩序历史使命的光荣先行者。

  习近平纵观世界,从“人类共处一个地球”这个亘古、普世的命题出发,思考“人类如何和谐相处?”,寻找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国与国关系中的最大公约数,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命题,作为当今全球治理中塑造新型国际关系,创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创新理论,体现解决世界难题、重塑世界新格局、新秩序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出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论述。2013年3月,习近平首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第一次将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至国际舞台。他宣讲:“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0月24日,他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把周边外交工作做得更好。”“要对外介绍好我国的内外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2013年,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作了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主旨演讲,进一步论述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首度阐释迈向命运共同体四大内涵,创立了“命运共同体”的系统理论。

  2015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2015年11,习近平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发表讲话:“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无论是现在的我们,还是未来的子孙。地球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而这一伟大奇迹的未来--当然也包括子孙们的未来--由现在的我们决定。”深刻阐明了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既指现在生存的人,还包括尚未降生的人。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必须考虑到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017年1月,习近平出席联合国在日内瓦万国宫召开的“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了精辟、系统的阐述,将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提升到了新高度。他指出:“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人类共处同一个地球,日益成为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各国一起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成为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方案,展现出中国领导人面向未来的战略视野、博大胸襟和历史担当。从党内推向全国,从中国拓展至区域,由区域传播至全世界。已经成为各种国际会议的主旋律,时代流行语言的最高音,形成为改变世界的强劲新潮流。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跨越了国家、族群、地域、时空关系,创建人类共同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是全球治理的新视野、新思维、新理论,体现马克思“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经典论断。各国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共同创建一个和平、合作、共建、共享的和谐世界,破除西方奉行的以国家利益为宗旨争夺世界市场的“全球化”,回归到全球化的真谛。用宏瞻的“中国智慧”塑造全球治理中新型国际关系,创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创新理论,是破解世界最大、最难而最现实的命题。习近平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

  只要各方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理念转化为向往心愿和共同行动。一起来规划,一起来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会改善整个世界,创建一种崭新的全球化模式,恢复全地球安全,促进全人类发展,满足全人类需要,那是世界社会之幸、人类命运之福。

  三,普世理论,破解人类痼疾难症

  历史昭示,人类共居同一地球,共享地球自然资源,本应大家共建共享和谐相处。但国家间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侵略、扩张的理论助推下,世界走上了一条征战、杀戮的道路,推行世界殖民体系,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发挥到了极致,掠夺、战争从未停息,人类文明发展道路上遍染血腥。

  当今经济全球化响遍世界。习近平指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如海上贸易一开始就具有全球属性,沟通了连通欧亚的“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但“全球化”同声异意,大相径庭,发展道路并不平坦。西方社会极力宣扬的所谓“利益共同体”、“货币共同体”、“资本共同体”等,实质上是一种受某些国家、集团利益驱动的“政治共同体”,以国家、跨国公司之名拥有产品和生产能力,制订国际经济规则,占有世界市场,产品倾销全世界,让世界服从于少数国家的利益,这是一种殖民模式的再现。结果将攫取的大量国际资产回流国内,造就了一大批金融寡头,催化了安全机构、军工产业疾速膨胀,少数的富人利益左右着国家政治、影响到世界形势。正如马克思把这些称为“虚幻的共同体”,表面上是普遍利益的代表,实质上不过是为特殊利益代言。置身其中,人不是获得自由,而是失去自由,最终必然导致“人的异化”, 只能造成社会对抗、分裂,甚至引发冲突和战争。

  当今一些国家政策内顾倾向加重,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泛滥,反映了全球化进程的这种内在缺陷。旧全球化追求国家利益至上,信奉“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达到资本快速积累,加剧国家强弱分化,争权夺利循环往复,乱局世界没完没了。

  2016年特朗普的当选美国总统,标榜“美国优先”,权衡“美国利益”,实施“退出外交”,接连退出了《巴黎协定》、联大《全球移民契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重要组织和重要条约,宣称要重审和修正双边、多边关系。一个超级大国奉行利益至上,放弃全球治理的国际责任,造成国际社会抗风险能力的进一步缺失,必定会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景,带来历史上都没有现在这样不确定的严峻局面。由于美国将财富更加集中在绝少数金融寡头手中,贫富两极分化,必将导致政治操控、民怨积蓄,反弹后就出现了所谓的民粹主义、反全球化和反建制等等,制造世界动荡不休的乱局。

  针对当前反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趋势日盛,继续推进全球化健康发展,亟需扬弃旧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对全球化赋予一种革故鼎新的概念、内涵和指引理论,为突破全球治理困境提供充满想象力和希望的解药。习近平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理论,便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纵览历史、放眼未来。他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主旨讲话中指出:“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世界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当今国际社会由两类对立的国家群体构成,一端是越来越富裕的发达国家,另一端是历来贫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国际“游戏规则”大多由发达国家主导、制订,世界贫富差距趋大。一些大国、强国握有世界最强的杀伤性武器,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这同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已经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实局面背道而驰。

  历史证明:国家间“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只能危害和平,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最终必定伤害自己。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追求合作共赢是必然选择。只有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坚持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共赢,实不断缩小差距和隔阂,才能构筑健康、稳定的世界社会。

  习近平从“人类共处一个地球”这个亘古、普世的命题出发,总结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过程,昭示“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人类必须站立在马克思主义“人是类存在物”和“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经典理念,借鉴中华“和”文化的精髓,创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将人类的世界观升华到了最高境界,体现了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是人们呼唤了百多年的“英特纳雄纳尔”在当代世界的具体实践。

  习近平创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便是人类走向共同富裕之路。他精心设计的“一带一路”便是完善世界经济体制,盘活世界经济,弘扬中国“精准脱贫”模式,为沿途国家创造条件,搭乘“中国制造”的共富之路“顺风车”。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便是针对新兴国家“缺钱难办事”的瓶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赶上、融进世界发展大潮,走向共建、共享、共富的康庄大道。所以,从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到“一带一路”建设,再拓展至建立“亚投行”,勾勒了全球治理环环相扣的设计蓝图,缜密设计了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人类发展可行的新模式。

  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作为解决世界难题的宏大“中国方案”。世界大国对处理世界事务举足轻重,甚至担当着着决定性角色,和则共荣,斗则俱损。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确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相向行动原则。以共同体理念摒弃“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信念消弭“修昔底德陷阱”,用中国“和”文化破解“强国必霸”“大国必有一战”魔咒,开辟了强而不霸的中国式富强之路,各国共同构筑新兴国际关系,重建世界新秩序,为维护世界和平奠定了理论基础,给世界人民带来和平共赢的希望。

  战后独立的广大新兴国家将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世界发展潮流的推动者。“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指引下,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走上共建、共享的共同富裕之路。

  习近平用深邃而通俗的语言:“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表明中国是“地球村”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有着特殊地位。“中国好”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现实和趋势,“中国让世界更好”,表明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世界责任和历史担当。中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稳居世界第二经济体,对世界贡献率超过30%。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再奋斗十五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身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坚持和平崛起的成功典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革命性地确立了国际海底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这一划时代的法律制度使海洋这块世界上最大、最富的“大蛋糕”回归到海洋姓“公”、大家共享的初心,开创了由世界各国同管理、共同开发、共同享受海洋资源的新时代。而“人类共同命运体”理论提供了新法律的理论指引,夯实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和平使用海洋”的理论根基,确保人类期待的共建“和平、合作、和谐海洋”在当今世界真正实现。

  四,全球行动,共创世界美好未来

  由习近平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的价值和意义在国际社会逐渐形成共识,“中国智慧”日益形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和创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新世界的时代呼声和强劲推动力。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中。该委员会会议主席菲利普·查沃斯评价说,“从长远来看,世界各国和联合国都会从这一理念中受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人着眼于人类长远利益的远见卓识”。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44号决议,强调“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推进地区合作,以有效促进阿富汗及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月2日,第72届联大负责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第一委员会将中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写入了“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共十九大刚闭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联大一委决议,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理念在国际上正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在联合国议程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反映。

  联合国副秘书长、裁军事务高级代表中满泉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高度契合、与联合国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给充满不确定的世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中国方案,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联大“一委会”主席、伊拉克常驻联合国代表阿鲁罗姆大使表示,中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具有前瞻性,是破解全球安全治理困境的有效办法,应该在多边领域加以推广。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在为人类的安全和未来贡献智慧和力量。

  巴基斯坦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利哈·洛迪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这是一个能够将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的理念,也是一个确保各国人民的发展议程、发展模式符合人类共同命运的理念。这一理念不仅将惠及我们地区的各国人民,同时也会使其他地区国家的人民受益,这一理念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斯基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44号决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其中,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共识,肯定了中国理念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是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准确诠释了未来全球化的新形态,强调了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促和平谋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依靠强大的理论基础,将其具象成国际社会通用的语言,是中国外交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主编的《习近平复兴中国》一书评价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纲领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了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思考,也给国际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评价说:“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

  显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民族、国度和文化界限,具有普世价值,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响应,正在形成为国际共识的流行语言,成为推动世界和谐发展的强劲动力,以破解历史遗留的古疾难症,营造一个和平、合作、共建、共享的和谐新世界。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主持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的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共600多名中外方代表聚集一起,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为主题,共商人类面临最大的课题。来自世界的这么多政党,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国和小国,有的是执政党、有的是在野党,政策理念千差万别,追求目标不尽相同,但体现了世界社会对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的共同关心。中国共产党打造了这样一个广泛的新平台,这是一个旷古未有、广纳不同声音、探讨世界大同的盛会,在中共党史上是一个重大创举,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巨大号召力,各国人民共建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

  习近平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导者,在会上作了《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介绍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共要怎么做、怎么看世界,描绘了世界共同合作前行的光明前景。通过建立党际制度化交往途径,推动各国各政党共同朝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共同努力。

  习近平介绍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5000多年,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古往今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

  习近平宣扬了中共理念:“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今天,中国人民砥砺前进,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将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大地的成功实践,为人类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树立了样板。

  当今,世界迅速发展,格局深刻变化。“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人民拥有同一个家园。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抓住历史机遇,顺应发展潮流,彼此理解,求同存异,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一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建人类更加光明的未来。

  习近平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他以诗境比喻世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面对全球性危机,只有寻找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契合点,缓解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冲突点,才能实现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样的理念,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

  习近平自信地说:“2013年,我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我高兴地看到,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这一倡议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我们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共同消除许多国家民众依然面临的贫穷落后,共同为全球的孩子们营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习近平指出: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我深信,只要各方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起来规划,一起来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这是一次空前的由“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人习近平在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以中国的成功经验和世界面临的新时代宣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党内推向全国、由区域拓展至世界,将国家机构深入至世界党派,将“人类共同命运体”理念深入至世界各个领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最强音。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将同世界各国政党加强往来,分享治党治国经验,开展文明交流对话,增进彼此战略信任,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高层对话会举行了极为广泛的交流发言,高度评价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主张,表示愿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适应波澜壮阔的全球化浪潮,连接着历史与未来,沟通了中国和世界。中国智慧“厘清了人们对全球化效应的认识,坚定了各国对全球化前景的信心,有力引领了全球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它既是全球治理思想的理论指导,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也是摆脱全球治理痼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

  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频率最高的国际流行语言,成为各种国际会议的关键词,标志中国理念与实践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中国依靠强大的理论基础,将其具象为国际社会通用的语言和行动指南,为世界提供了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之路,为促进全球化注入强劲动力,驱散世界经济低迷阴霾,点燃了世界共同繁荣的希望之光,彰显其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意义,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喝彩,成为推动世界健康发展的新潮流。(完)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