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海洋工程获多项国际第一 6亿元资金支持

来源:大众网   发布时间:2017-12-26 15:01:52 

 12月2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山东省“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的有关情况。“透明海洋”工程,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于2014年全面启动实施,项目承担方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据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不完全统计,“透明海洋”工程相关课题获得了超过6亿元科技资金支持。经过多方几年共同努力,“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填补两项国内空白

  据悉,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4000米深海自沉浮式剖面探测观测浮标(Ar-go),使我国具备了对全球海洋4000米持续观测能力,填补了国内剖面循环探测技术方面的空白。成功研制了4000米海深电磁采集站,完成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试验,使我国成为美、德、日之后第四个有能力在水深超过3000米上海域进行海上电磁场测量和研究的国家,填补了我国在深海电测探测方面的空白。

  实现3个国际第一

  成功完成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的维护及扩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蕴含丰富多尺度动力过程的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盖及完整监测。构建了国际上第一个马里亚纳海沟长期连续海洋科学综合观测网,为我国深海研究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发布了我国首个西太平洋深海潜标数据系统,实现深海数据信息的开放共享,创造了国内外有明确文献记录的实时获取深海数据最长工作时间,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和科学研究能力稳步提升。

  破两项国外技术垄断

  科研人员还自主研发出了7000米级“白龙”浮标成功布放于中印度洋海盆,实现数据上传全球电信系统(GTS)全球实时共享,打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率先建立了全球高分辨率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打破了海洋环境预报和海洋动力过程研究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依赖,为提高海洋环境预报保障以及气候系统的预测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加速观测装备国产化

  开展了面向海洋中尺度涡国内最大规模的海洋智能装备立体组网观测,所用设备均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海洋装备,集中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高端海洋观测装备的海洋多学科立体综合组网观测水平,是“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和体系建设成果的体现,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观测技术发展及深海组网观测研究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前沿。

  提升国际影响力话语权

  科学家在小尺度混合与能量传递、中尺度涡、大洋西边界流、全球变暖减缓特征及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引领性的研究成果,连续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科学》系列顶级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显著提升了我国在海洋研究、海洋活动、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关于“透明海洋”工程

  四大战略规划

  建设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首先要关注海洋安全。实现海洋的安全,迫切需要海洋科技与工程的基础性支撑,以建立海洋观测系统获取海洋环境综合信息,实现海洋的状态、过程和变化的可知、可预测。

  近几年,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制定并实施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系统计划,积极维护和实现自身的海洋权益。因此,建设中国的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刻不容缓。海洋立体观测网是一项复杂的大科学工程,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不仅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保护开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对山东省发展海洋经济同样具有重要保障和推动作用。

  “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目前从4个方面进行了战略性的规划,并有序开展了相关研究:一是技术突破。着重加强深海观测系统关键设备与技术研发,特别是水下浮力平台观测技术,形成核心自主产品,提升观测能力,突破国外封锁;二是观测网拓展。着力提高观测网的时空分辨率,从单一观测拓展为多要素综合观测,形成立体、实时、多学科的观测网;三是理论创新。深入开展西太平洋―中国海―印度洋环境、气候、资源的协同研究,力争在海洋环境多尺度变化机理及气候资源效应等方面取得重大原始创新;四是预测构建。逐步有序构建起西太平洋―中国海―印度洋气候预测系统以及针对国家具体要求的区域预测系统,形成多层次、多学科、多目标的预测体系。

  三大发展方向

  “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必须长远规划、整体推进、持续用力。下一步,山东省将认真总结近几年实施“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的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汇聚各方力量,以技术突破和理论创新推动“透明海洋”工程从大陆架海、中国海向西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南大洋和两极推进,继续为海洋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拓展战略空间。

  深入实施“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努力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全力支持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围绕“透明海洋”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开展科技攻关,构建完善“以重大任务为驱动,以大科学平台为支撑”的海洋观测、机理研究和模拟预测相互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聚焦形成海洋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技术、构建“两洋一海”观测预测系统、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新型海―气前沿交叉学科体系、建立3-5个世界一流的深海研究创新团队等核心任务,打造深远海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系统观测探测和资料开放共享等深度融合的综合性大科学平台,统筹集聚各方资源,发挥协同创新优势,推动我国透明海洋、智慧海洋、安全海洋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加快推动“透明海洋”工程成果转化。基于近年来项目实施各方建立的技术基础,在青岛蓝色硅谷打造以总装设计、功能模块、核心装备为三大核心技术群的科技产业园,培育孵化一批海洋高新技术企业,支持科技成果自主协议定价,自主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鼓励各类民间资本加入,促进海洋工程装备集群化和规模化发展。

  将“透明海洋”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2.0等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合,推动海洋环境大数据和智能超算融合,结合超算中心建设,围绕超高精度海洋系统模拟对超算的具体需求,加快建立完善海洋预测预报系统,服务气象预报、浒苔治理、航道安全等海洋经济发展,引领支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文化强省发展。

  名词解释

  “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力图通过开展多学科、常态化综合立体观测,使目标海域的海洋状态及其变化“看得清、查得明、报得准”,为海洋监测预报、开发利用等提供科技支撑。(记者 徐栋)......查看原文:http://www.hellosea.net/keji/keyan/2017-12-26/46522.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