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米深的海底热液区又发现了什么新物种?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10-31 10:14:43 

123

 



图片

123

  最近几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软体动物多样性研究有了新进展,科研人员在马努斯弧后盆地水深1740米的热液区发现了软体动物腹足类一新属和一新种,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空白。
  研究人员在对2015年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马努斯热液航次采集的腹足类标本进行整理时,发现了附着在黑色岩石上脐螺科标本,它形态特征很特别,形状有些像帽贝。这次新发现的马努斯片脐螺是片脐螺科种类由螺旋状向帽贝状过渡的中间类型。也就是说,我们发现了热液区片脐螺科进化过程中的缺失环节,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除了马努斯片脐螺之外,研究团队还发现了翁戎科一新种,团队将其命名为精致翁戎螺。这个标本是在距离水面255米~289米的海底山顶采到的。至此,精致翁戎螺也成为第一个由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翁戎螺新种。
  据说,翁戎螺属于非常古老的类群,起源于古生代寒武纪时期,距今约5亿年。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只发现过化石种,没有看到活体,所以很多人 都认 为它 早 就已经灭绝了。直到18世纪~19世纪,人们才在大西洋首次发现了活体。原来,翁戎螺以前的生活环境是较浅海域,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逐渐开始往深海移动。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现翁戎螺化石种1000余种,现生种仅有32种,因此,翁戎螺被人们视为贝类的“活化石”。该新种的发现,丰富了世界翁戎螺科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内容。
  (李倚慰)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