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桨橹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9-07 08:32:25 

—福建省东山岛“芳成”老字号的坚守


  • “芳成”号最后的守护者张振寿<br>

1

  



  福建省东山岛的桨橹制作行业曾经名震东南沿海。如今,随着渔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提高,这个老行当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在东山岛大澳渔港附近,有位叫张振寿的老师傅,他依旧坚守着传统的木质桨橹制作,“一个人和一把橹”。77岁的张振寿,是东山岛“芳成”老字号现今唯一的传承人。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打铁街的“芳成”号,创办于民国时期,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芳成”号是一家以制作桨橹为主的老字号手工业店铺,生产的渔业生产用具多达六七百种。“芳成”号独创的渔具制作精良,是当时浙江、闽南、粤东一带的知名品牌,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桨橹。据张振寿回忆,舟山、晋江、厦门、石码、海口等地的渔民都会到东山岛选购渔具,还有外地客商慕名而来。由于供不应求,“芳成”号的大堂经常坐满了等着交货的人。
  “芳成”号创始人张水顺是张振寿的父亲。靠着一技之长,张水顺不仅养活了一家十几口人,还为后代留下了可以“吃饭”的手艺。“我们几个兄弟都是父亲手把手教出来的。”张振寿说,他六七岁时就随父亲学习桨橹制作手艺,十几年的心传口授,张振寿早早就出师了,并在当地小有名气。
  在张振寿看来,“芳成”号的产品之所以经久不衰,胜在“功夫”——是摸索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祖传的独家秘诀。“每个地方的渔船都有其特殊性。不同位置的桨橹,需要的材质、尺寸不尽相同。”张振寿说,做桨橹关键在它的弧度。加工时,弧度的掌握全凭经验和手感,用火烘烤弯成时,既要考虑所用材质的特性,还要根据船型的大小、捕鱼作业的方式而有所不同,因此每支桨橹都是“量身订制”,这是“芳成”号桨橹独创之处。
  不光手艺是“独门秘籍”,用的很多材料也是自家独创的。比如手工打制的木钉,根据船体的需要,多大尺寸的都有,比市场上的铁钉、钢钉质量都好。
  岁月变迁,和许多老手艺一样,桨橹业如今也面临着难以为继的窘境。张振寿说:“做桨橹是苦力活,刨、凿、削、锯、火烤,全靠一双手,还要掌握风帆绳索以及几百种五金配件的功能,学会灵活搭配,体力和脑力都很辛苦。”家里原来有七八个人在做这一行,现在只剩下他一人。“晚辈们早就改行了,有的开音像店,有的在厦门打工,兄弟几个年纪大了,也都不做了。”
  但张振寿依然在坚守。在他看来,这是父辈传下来的“传家宝”,不仅凝聚了家族的智慧和心血,而且是东山岛上的时代符号。他希望家族的这门手艺能够传承下去。目前,他正在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芳成”这个老字号不至于年久失传。

    黄辉全 黄毓艺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