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派记者 兰圣伟
你能想象水下5000多米的世界是什么样吗?那里是否还有生命的存在?
当地时间8月26日~31日,中国大洋第45航次科考队在东太平洋海域完成了3条深海摄像照相测线作业。记者参与了最后一条测线作业的全过程,现场揭秘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
29日13时,黄色的6000米集成化光学拖体通过A架上的光缆缓缓吊放入水。随着拖体一米一米地下沉,实验室内电脑实时监控的画面颜色也越来越深,直到完全变黑。
两个小时后,拖体到达海底,两盏照明灯照亮了神秘的海底世界。此时,“向阳红03”船沿着预定的测线缓速行驶,光缆拖曳着设备在离底2米~5米的高度进行海底探测观测。庞大的拖体就像一只“风筝”,在光缆的带动下沿着大洋底部徐徐前行。拖体上安装的摄像和照相设备开始对海底进行摄像、拍照,并通过光缆将信号回传至“向阳红03”船。
实验室里,科考队员围坐电脑显示器前,清晰的海底画面一览无余——那是一片广袤而平坦的海底平原,没有高山,也没有植物,到处都是胶泥状的沉积物,以及散落在其间的黑色多金属结核,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
事实上,人类对于数千米深的海底还知之甚少。漫无边际的黑暗,这里似乎是一切生命的禁区。然而,就是在这片看似不毛之地,生命依然繁盛。紫色的海参、红色的虾、白色的小鱼、蓝色的海葵……在5000多米的深海,大量生物繁衍生息,构成了一幅奇妙的海底世界,生命的奇迹让人惊叹不已。
尽管测线长度只有50公里,但探测通常需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为此,科考队员两人一组,两小时轮换一次,轮流守候在实验室里。队员们一边紧盯着显示器上的画面,记录镜头捕获的海底景象以及时间、水深、经纬度等数据;一边紧握绞车操控杆,及时调整放缆速度,调节拖体与海底的距离。
30日13时,这场“海底直播”已经整整进行了24个小时,但作业仍在继续。受低气压影响,当天作业海区风力达5级~6级,浪高达3米,卷着银边的海浪千军万马般汹涌而来,“向阳红03”船在巨浪中剧烈摇摆。同时,不期而至的大雨也来凑热闹。海面上巨浪翻滚、大雨滂沱,而海底深渊呈现出的依旧是宁静祥和的景象,海蛇尾静静地附着在海底,黄色的小鱼游来游去,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31日凌晨,在钢缆的牵引下,拖体缓慢离开海底缓缓上升。灯光下,透过太平洋清澈的海水,黄色拖体缓缓出水。在后甲板等候多时的科考队员将绳索穿过拖体钢架,顺利将设备回收至“向阳红03”船,长达36个小时的“海底直播”圆满收官。......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906/69099.shtml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