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藻“入侵”韩国缺乏科学依据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8-15 14:29:02 

■本报记者郑雅楠


  韩联社8月7日报道称,韩国济州研究所当日发布报告说,济州岛海域正遭受来自中国舟山群岛的大型藻类的大规模入侵。面对韩国的抱怨,我国多位海洋环境专家分析认为,该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该报告说,这种学名为“铜藻”的藻类气味难闻,且会破坏当地景观。这些铜藻从中国舟山群岛向北移动,随着日本九州岛与韩国东南海岸间的暖流进入济州西南水域。在舟山,这些海藻被用于改善当地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

  今年5月,韩国媒体就曾报道称,在济州西南部海域,大量铜藻形成数十米到数十公里不等的带状分布区域。当月,当地政府共回收680吨铜藻。据统计,2015年进入济州岛海域的海藻总量为1.21万吨,今年上半年为4418吨。济州研究所建议,韩国应通过韩中海域划界副部长级谈判来制定防止海藻“入侵”的措施。该研究机构还呼吁建立一个可以及时收集进入韩国海域藻类的系统。

  记者对此采访了我国几位海洋环境专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生态实验室研究员陆斗定介绍说,铜藻属于暖温带性海藻,不仅适宜在我国舟山海域生长,也适宜在同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韩国海域生长。对此,海洋二所研究员曾江宁有着同样的看法,他说:“此物种并非浙江独有,同属北太平洋西部的韩国海域也存在。”

  陆斗定说,韩媒称铜藻随日本九州岛与韩国东南海岸间的暖流流入济州岛,但受黄海暖流的影响,藻类从韩国海域流向我国海域的可能性同样存在。黄海暖流是在东海东北部、济州岛以南的一支沿西北方向进入南黄海的暖流。“韩国海域的藻类是从我国舟山海域输送的说法缺少明确的科学证据。”

  监测数据显示,舟山海域目前未现铜藻成灾的现象,专家认为,这一事实可作为“入侵”海藻并非来自舟山的有效论据。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系主任水柏年表示,铜藻种类固着分布,一般不会脱离岩礁漂流,即使有脱离,成漂流藻的现象也会很少。“如果是成体随海流漂过去,日本也会泛滥成灾,而舟山更应是重灾区了,但浙江舟山截至目前并未出现铜藻泛滥的现象。”

  国家海洋局近年来一直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水体中大型藻的状况,一旦监测到藻类大量泛滥则立即提取灾情信息,编制并发布受灾区域卫星遥感监测通报。同时启动应急预案,动员多方力量进行打捞清理,尽可能将藻类的影响降到最低。据新华社报道,已建成20余年的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相关监测数据显示,建站以来舟山近海海域未发现过大面积铜藻漂浮现象。

  水柏年表示,尽管铜藻可以吸附氮、磷等元素以改良生态环境并作为人工鱼礁使用,但目前我国铜藻的使用规模还很小,大规模运用铜藻或建立铜藻场还处在研究和推广阶段中,影响到韩国一说根本没有科学依据。新华社报道称,上海海洋大学在舟山通过藻礁投放等手段,做过铜藻场修复的示范试验,生态修复效果明显,但规模远未达到影响韩国的量级。

  有专家指出,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得知水体中藻类的来源。对此,长期从事藻场研究的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章守宇介绍说,日本学者曾对东海洋面及日本沿海发现的铜藻做过基因检测,结果不支持这些铜藻来自舟山群岛的结论。

  韩国济州岛海域暴发的大面积海藻源于何处?专家们认为,这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充分而全面的研究。


链接

  铜藻是马尾藻科的一种大型藻,藻体一般呈黄褐色,纤细柔韧。成藻藻株株高可达7米,甚至10米。主干呈圆柱形,直径为1.5毫米~3毫米,下部有数条纵走浅沟。铜藻繁茂生长在潮流通畅、风浪较为平静的海湾,具体长在大干潮线以下至4米的浅海岩礁上或者低潮带石沼中,生长盛期为3月~5月。......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815/68595.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