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的传说

来源:灬黑涩会灬   发布时间:2015-05-21 03:00:57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莆田湄洲妈祖的诞辰。清朝江苏无锡人薛福成,号庸庵,在其《庸庵笔记》中记述“湄洲大鱼献灯油”的传说。这个传说,是神奇的,是美丽的,也是世人尊崇妈祖的敬意。足见妈祖文化是源远流长的。

《庸庵笔记》中说:天后的威灵显赫,佑庇生民,其神力著于南北海面者二三万里,已将近一千年了。福建莆田的湄洲,是天后的故里,素称宏丽。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的诞辰。在天后诞辰的前几天,常常有大鱼在海边的沙滩上晒鱼鳍,有声音像牛吼,十多里外都听得见。湄洲人都说:“大鱼来献灯油啦!”祖庙里管理香火的人,就带领几十个人,挑着竹筒,带着瓦罐去挖油。只见大鱼有的长十多丈,有的长几十丈,张开嘴驯伏不动,好像在等待什么。人们怕进去会被闷死,就用成丈的大木棍撑住大鱼的上下腭,以预防被大鱼所杀伤,又怕滑倒,都穿着草鞋,负担秉烛而入。大家小心地经过鱼的喉咙到鱼的肚子里,看见它的脏腑里积油很多,大家都任意挖取,装满了筒子才走出来。有的出来后又进去,来回好几次,大约拿了油几十石,足够在神座前点几年,就不再进去了,把鱼嘴里的柱木拿掉,鱼才张着鳍游开了,看样子是很高兴的。

有人说,大鱼的肚子里积油太多,好像很不舒畅,挖去多余的油,鱼就舒畅了。也有人说,鱼能够在妈祖神前献其真诚,就是它的意愿。还有人说,如果有人想抓住它把它杀死,这个人一定有灾殃。所以大家互相警告,不要起杀死它的念头。偶然有人有杀死它的念头,鱼好像已知道,一定很快地游开…

媽祖救渡人民有時是化身為人指點眾人,化身的身分並沒有一定,有時候是一個美麗的姑娘,有時候卻是個老態龍鐘的老太太……,總之是以當時的狀況來化身。有些時候,是親自現身救人,據說媽祖現身時多半穿著一襲紅豔的衣裳。如:明朝的鄭和出使西洋,有一次遭遇到大風大浪的襲擊,浪「唰—唰—唰」衝著船身,一下子船板就被衝壞了,連帆都被風浪打得支離破碎,一艘艘光鮮亮麗的使節船一下子就成了漂浮在大海中的無助小船了。船中官員看著烏黑的天際,茫茫翻滾的大海,大夥心中全是恐懼。而身為使節的鄭和立刻跪在甲板向天妃禱告求救,此舉,使得全船的人全都撲的一聲跪了下來;說也奇怪,沒多久黑漆漆的天空突然出現兩盞紅燈,紅色的燈光不僅讓眾人眼睛一亮,彷彿也引導著船隻行進的方向。一會兒,媽祖穿著一身紅衣自天緩緩而降,這時,風平、浪靜,而烏黑怕人的天也漸漸轉成湛藍的天,所有的人全都獲救了。

三月二十三日龍王、水族向媽祖祝壽

從文獻上的記載可知,媽祖從元朝就被視為海神,而且不只是一般海神,還是眾海神當中地位最高的神祇。因此《元史》一書就說媽祖是「海神之貴祀者」,意思是說在眾海神當中,如海龍王、潮神、馬援、路博德……等職司海域的神祇當中,媽祖是最被官方及民間重視的,祂的神階可以說是最高、崇拜祂的人最多、祭典也最隆重。

因此,明朝之際流傳一個傳說:

每到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當天,沿海媽祖廟附近海域,總會突然間起了白濤駭浪,滾滾浪潮中有不少各式魚、蝦…等水族類生物跳躍著,在陽光的照射之下,躍動的光彩相當耀眼;漸漸的浪潮中眾水族排成兩班,而後擁出龍王來,龍王向媽祖廟行三鞠躬之後,又是一陣大風浪而去。所以民間認為三月二十三日有那麼多的水族靠近岸邊,是向媽祖祝壽。因此至今仍有不少漁民堅持不在三月二十三日出海捕魚,因為連魚蝦都知禮向媽祖祝壽,人怎能不如魚蝦呢?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