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路簿》中的单向线针和对针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7-07-04 10:00:50 

1  

  海南渔民手中流传的《更路簿》与我国古代其他海区火长(在海南岛,渔民把船上掌握航海罗盘的人称作“火长”)使用的海道针经一脉相承,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最大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对针”和“线针”来注记针路。
  所谓对针,就是将两地之间往返正好相对的针位合并记录。比如吴淑茂祖传《更路簿》记载的一条针路:“大州与上屿乾巽对十三更”,其含有往返两条针路,即“从大州去上屿用单巽针十三更”和“从上屿返回大州用单乾针十五更”。“乾巽”即为对针,从罗盘上看,构成该对针的两个单针——单乾针和单巽针处于同一条直径上,方向正好相反。再比如卢业发祖传《更路簿》记载的一条针路:“自裤归使三角乙辛辰戌五更收”,亦含有往返两条针路,分别为“从裤归去三角用乙辰针五更收”和“从三角返回裤归用辛戌针五更收”。“乙辛辰戌”亦为对针,从罗盘上看,构成该对针的两个缝针——乙辰针和辛戌针也处于同一条直径上,方向正好相反。所谓线针,简单地说,就是在48路基准针位基础上利用加线技术所得到的更为精确的对针。也就是说,线针是一种特殊的对针。
  对针和线针虽然不是海南《更路簿》首创和独有,但却是因其大量使用而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古代航海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长期的航海实践中,海南渔民对对针和线针的使用就是一种新发展——单向针加线和以对针形式记载单向针位。
  吴淑茂《更路簿》记载了多条单向针加线的针路,例如:“自双门去鸟串向午二线丁驶二更收”,其中的“午二线丁”即为单向线针,表示的针位为单午针向丁位(顺时针)旋转两条线。“自石盘去铜充仔向庚兼四线酉驶四更半收”,其中提到的“庚兼四线酉”也是单向线针,表示的针位为单庚针向酉位(顺时针)旋转4线。王国昌《顺风得利》中也记载了单向针加线的针路,如“自乙辛往地盘用坤兼申一线三十四更收”。
  至于《更路簿》中以对针形式记录的单向针位,就是说回针并不是来针的对针,而是使用另外的针位。王国昌《顺风得利》载有多条这样的针路,如“自五风往断节向壬丙四更收,回用癸丁”,其中提到的“壬丙”“癸丁”虽然是对针形式,但显然表示的是单向针位。结合“五风”(五方礁)和“断节”(仁爱礁)的位置关系,“壬丙”其实是单丙针,“癸丁”实为单癸针。王诗桃《更路簿》也载有多条对针形式的单向针路,如“自号藤去鱼鳞用巳亥四更,回子午” “自铜章去光星仔用壬丙二更,回癸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以为是在《更路簿》流传过程中船长和火长对针路不断校正的结果。两地之间的航路,根据风向、海流等因素的变化,可以选用不同的针位,比如《筹海图编》
  记载的“福建使往日本针路”梅花至小琉球航段:“梅花东外山开船,用单辰针、乙辰针,或用辰巽针,十更船取小琉球”,有3种针位可以选择。再如彭嘉山至钓鱼屿航段:“彭嘉山北边过船,遇正南风用乙卯针,或用单卯针,或用单乙针;西南风用单卯针;东南风用乙卯针,十更船取钓鱼屿”,根据风向不同,所用针位亦不同。海南渔民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使航行更具效率和航线更为便捷,也对原有针路不断进行调整。单向针加线无疑会使航向更加准确,从而节省了航行时间;而原来以对针记载的往返航路,经过海南渔民的航海实践发现,回针采用另外的针位更加便捷,于是补记于后。对针本来是往返针路的合并记录,既然回针另有针位,那么原来的对针也就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单向针位。
  单向针加线和以对针形式记录的单向针位,都是对针路的再校准,反映了海南渔民经过世代耕耘,对南海海域愈加熟悉,航海技术愈加高超。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