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红层样品
大洋红层样品中的砾石颗粒
大洋红层样品中的金属颗粒
本报讯 近日,代表了远洋和极其安静深海沉积环境的“大洋红层”,再次出现在我国科学家主导的“决心”号钻探船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的第二个站位。
在此前第一个钻探站位,大洋红层出现在海底以下约800米深处;而在第二个钻探站位,大洋红层则出现在海底以下约1200米,深了400米。
仔细观察,南海大洋红层的红层泥岩,质地极为细腻,颜色由暗红到浅红,再到微红。红层中,有的夹杂着绿色的层段,有的呈现绿色的斑斑点点,有的出现微小的砾石颗粒,甚至“镶嵌”着金属条带和金属颗粒。
“决心”号上的海洋沉积学家、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刘志飞认为,南海大洋红层直接覆盖在玄武岩之上,说明当时的深海在玄武岩喷发之后,经历了一段长期安静的远洋环境,这进一步证实南海在演化早期是“远洋沉积环境”,与现今的“半远洋沉积环境”截然不同。
“大洋红层在这个航次的钻探地层中出现,表明至少1000多万年前的南海曾经开阔而安静。斗转星移,南海沿着自身地质历史发展的轨迹不断演化,深海环境也随之变化,再也没能回到史前安静祥和的沉积岁月。”刘志飞说。
“决心”号上的海洋古生物学家还发现,南海大洋红层里有生物遗迹,尤其在底部层位中,含有大量微体化石,如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等。
(辛华)......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331/660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