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云成
新加坡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成员国中唯一的发达国家。作为海岛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代表,新加坡在海岛治理方面有着许多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其中之一就是其填海造陆的海岛发展模式。
新加坡作为海岛国家,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于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根据新加坡政府在2013年发表的土地资源规划书,为满足未来人口增长需求,新加坡政府将填海造地扩大土地面积,预计到2030年将填埋约52平方公里土地,使其国土总面积从2013年的714平方公里扩大到766平方公里。
然而,填海造陆活动可能造成一定的环境负面影响。同时,国际上对是否有必要采用填海方式实现土地的有效供给,也一直存有争议。但对于海岛国家来说,由于陆域面积有限,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必然会存在扩大土地供给的需求,填海造陆的发展模式或将是最佳选择之一。
近期,新加坡在德光岛实施了新的填海造陆方式——圩田。在该项目中,拟建中的海堤长10公里,高于海平面,被称为圩田。圩田中建有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雨水聚积。该工程将于2022年完工,预计将增加8.1平方公里土地。
海岛要进行填海造陆,第一大问题就是解决沙土来源问题。诚如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所说:“填海造陆有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获得沙土并不容易。因此,我们决定启动新的圩田项目,它所需的沙土将显著减少,能有效降低填海工程对沙土的依赖。”
据悉,采用圩田方式进行填海造陆,借鉴于填海造陆大国——荷兰。通过建设明显高于海平面的海堤,可以开拓围海而建的土地。与传统填海造陆方法相比,这种新的方式更具成本效益。荷兰专家吉斯教授指出,圩田需要完善排水系统,建成后的维护和保养成本将比传统填海土地高。但这项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填海所需沙土,建造成本比传统填海低很多,整体而言成本效益更高。
新加坡建屋局指出,对于环境影响问题,在2014年展开的环境评估研究中,已确认该工程不会显著影响德光岛周边的海洋生态。新加坡政府在工程中实施了环境监控和管理计划。对于德光岛附近乌仑岛一带的红树林,填海工程将在设计上进行调整,拟建中的海堤也会绕过该岛。
(作者工作单位系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查看原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70228/654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