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我国“互联网+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与路径

来源:智汇海洋   发布时间:2016-09-26 17:09:55 

我国“互联网+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

肖乐,李明爽,李振龙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摘要:“互联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正与我国渔业进行广泛而有深度的融合,“互联网+水产养殖”已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这对促进我国渔业转型升级,实现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目标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在阐述“互联网+水产养殖”内涵的基础上,从互联网与水质环境监测、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渔情信息动态采集、水生动植物病情测报、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渔技服务、金融保险等水产养殖的生产、管理、服务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互联网+水产养殖”的发展现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认识不足、缺少投入、重复开发、人员素质较低等,建议从认识水平、投入机制、开发规范、扶持政策方面加以着力,建设相关标准体系、运行体系、应用体系、保障体系、管控体系、大数据平台以及基础网络、综合办公系统,推动我国“互联网+水产养殖”进一步向前发展。

“互联网+”一词是于扬在“2012易观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世界上任何传统行业和服务行业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2013年,马化腾提出“互联网+”是通往互联网未来的7个路标之一。随后,“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将会创造新的产业发展生态的看法逐渐得到社会认同。2015年,中国将“互联网+”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确定了“互联网+”背景下11个重点发展领域。现代农业作为11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提出要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水产养殖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部分,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 “互联网+水产养殖”的内涵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水产养殖作为最传统的产业之一,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中潜力巨大。“互联网+水产养殖”指的是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水产养殖产业链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等环节改造、优化、升级,重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把传统水产养殖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成新型高效的生产方式。“互联网+水产养殖”中的“+”并非两者简单相加,而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和通讯技术,传统水产养殖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包括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金的优化调度等,使互联网为水产养殖智能化提供支撑,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生产和经营方式变革,形成新的发展生态。

根据所涉及的环节与领域的不同,“互联网+水产养殖”的发展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在养殖生产领域的智能化水产养殖模式,凭借各种传感器,运用物联网技术,采集养殖水质、养殖生物等有关参数信息,给养殖者决策提供信息,实现饵料、鱼药精准投放,随时操作工具设备,以最小人力、物力投入获取最大收益;二是在养殖管理领域的智能化养殖管理模式,主要是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完整、准确地采集各项信息,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为行政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支撑,该类型多由行政管理机构主导开发;三是在养殖服务领域的智能化养殖服务模式,运用电子商务平台为养殖生产提供生产物资购买、产品销售、技术培训以及保险与金融服务,将养殖保障内容延伸到养殖活动的上下游。

2 “互联网+水产养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水产养殖在水质环境监测、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渔情信息动态采集、水生动植物病情测报、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渔技服务、金融保险等渔业生产、管理、服务方面逐渐与互联网融合,改变了水产养殖相对落后的状态,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21互联网+养殖生产

211自动监测养殖水质环境

养殖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实现水质环境参数自动在线采集、无线传输。养殖户通过手机、掌上电脑(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能及时了解养殖水质环境信息,并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养殖环境因素与饲料摄取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养殖品种各生长阶段对营养成分的需求情况,建立起养殖对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最佳投喂模式,实现按需投喂、最优化养殖。目前,国内应用最广的养殖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已在全国建设了786个水质监测点,覆盖26个省,100多个市县。

212远程辅助诊断水生动物疾病

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系统包括远程会诊、自助诊断和预警预报3个部分。自助诊断系统中收集了常见养殖种类相关疾病的资料、图片和防治方法,基层养殖户和技术人员可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提交病例和典型症状图片给专家进行远程诊断,也可对照自助诊断系统中的有关疾病资料、典型症状图片进行自助诊断系统。目前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有国家级会诊平台1个,省级会诊平台36个,市级会诊平台6个,县级会诊平台18个,用户终端1942个;国家级会诊专家16位,省级会诊专家128位;自助诊断系统中收集了44个常见养殖种类,100多种疾病,357张典型症状图片。

22互联网+养殖管理

221全国养殖渔情信息动态采集

全国养殖渔情信息采集系统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产量、面积、投苗、成本、价格、收益、病害以及支渔惠渔政策等内容进行自动采集和分析。该系统建立于2009年,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搭建,目前已在全国16个渔业主产省()建立信息采集定点县200个,采集点700多个,各类采集终端6000多个,形成了近1300人的采集分析队伍,能对76个养殖品种、9种养殖模式进行全年的信息动态采集。

222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信息采集

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工作于2000年启动,2015年开始搭建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测报信息系统,运用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了一套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应用及信息汇总分析的应用系统,依靠原有五级测报工作体系,由测报点完成基础测报信息的上报工作,国家、省、市和县四级测报机构对辖区内测报点的原始信息进行自动汇总、图表分析,实现条件查询功能,自动生成当月病害测报表。目前该系统已完成了系统开发工作,各地正在安装和试运行。

223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于2011年启动开发,可实现养殖水产品“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目前已建设国家级监管平台1个,省级监管平台26个,市县级监管平台69个,在5600多个养殖企业设立了远程监控终端。2013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