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涌潮·海底震迹——珍奇的海洋资源

来源:中国科普城   发布时间:2015-05-21 03:05:33 
海市,涌潮和海底震迹,是三种罕见而珍奇的旅游资源。这些景观规模小,出现的几率也少,有的只能依附于海岸带上其他景观之中,但对喜欢猎奇和探秘的旅游者来说,仍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海市”又称“海市蜃楼”。在山东半岛北端有一座丹崖山,上面有蓬莱仙阁。每逢春夏之交或夏秋之交,登蓬莱仙阁北眺,长岛诸岛历历在目。倏忽间它们一改平昔面貌,变得一会儿像雄城横亘大海,一会儿像虹桥飞架长天,迷蒙中似有行人车马,刹那间又见群峰倒悬。这便是令人称奇叫绝的海市现象了。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三座神山,据《名记·封禅书》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可见“三神山”很可能因“海市”现象而使人们产生的错觉。
现在人们知道,海市不过是一种奇特的大气光学现象。靠近海面的空气的温度受海水的影响往往比较高,而较高一层空气的温度有时比贴近海面空气温度高几度,有时低几底。这两层空气温度有明显差异时,密度也就有了差异。这样,在这个界面上发生光折射现象时,光线路径向暖空气一边凸出。如果上层空气温度高,远处的物体看上去就像被抬上半空,出现“空中楼阁”的景象,有时甚至能在半空中看见百里以外的船只,这叫上现蜃景;当海面空气温度比上边空气温度高时,则出现下现蜃景,景物复杂错乱,渔民称之为“海滋”。海市现象以山东蓬莱、湛江也时有发生。
涌潮是外少潮波传播到喇叭形河口或海湾时由于受到两岸的约束及海底地形的影响而使潮波发生激烈变形的现象。钱塘江口金秋大潮期间,涌潮最为闻名,对此宋代诗人苏东坡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先”的诗句。每月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是钱塘江大潮发生的时间。钱塘江入口之处叫杭州湾,湾口宽达100多千米,往西藏自治区到澉浦附近收缩到20千米左右,再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附近,就只有3千米宽了。潮水进入杭州湾后,由于受到喇叭状河口约束,就涌涨起来,愈往西涌起越高,最后变成一道貌岸然直立的水墙推进;同时由于潮水的长期作用,把大量泥沙从湾外带进江口,堆积成沙软,沙软又阻碍后来的潮水,形成后浪推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钱塘潮高达作八九米,像万马奔腾,来势凶猛。澎湃潮流,撞击着海堤,卷起层层浪,发出雷霆般的轰鸣。每逢中秋,浙江盐官就成为观潮旅游的热点地区,成千上万的旅客汇集于此,争睹钱塘奇观。
海底震迹景观是指受强烈的地震活动破坏又被保存在海底的建筑遗址景观,在世界上很多 地方都有保留。震迹奇观可供人参观,游览、凭吊和进行科学研究。我国最著名的震迹景观在海南省。1605年7月31日,琼州发生8级地震,有72座村庄陷入海底。至今在琼州海峡地岩东寨港一带,退潮时,沉陷的村庄就袒露出来,那些锅碗盆罐,石臼、墓碑历历在目,向人们诉说睚当年那次灭顶之灾。
海市、涌潮和海底震迹显示了自然的奇妙和造物威力,它们是海洋旅游资源中最为珍奇的部分。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