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蓝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硕大无比的体形。其实蓝鲸除了是最大的海洋动物,它还会唱歌,并有“地球上最大嗓门”之称。
蓝鲸依靠一系列独特的歌声进行相互交流和回声定位,科学家将这种歌声形象地称为“鲸歌”。它们的歌声有时是轻微的“咔嗒”声,有时是尖锐“海豚音”。虽然人类目前还不能将鲸歌中的语句一一破解,但可以肯定的是,蓝鲸能够通过改变鲸歌的音调和组合方式传达截然不同的信息。
震耳欲聋“鲸歌”的音量到底有多大?根据科学家从蓝鲸声音源头测算的音量,数值是155分贝~188分贝。迄今为止记录到的最大声音是1883年印尼卡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声音,音量约为180分贝,这一数字刚刚接近蓝鲸歌声音量的上限,可见“鲸歌”的威力。事实上,人类的耳膜相当脆弱,当声音超过160分贝时,可能
会导致耳膜受损。 蓝鲸如此高分贝的歌声,可谓“震耳欲聋”。
千里传音“鲸歌”不仅响亮,还能在水中传播很远。蓝鲸的歌声之所以能千里传音,与它们的生活习性紧密相关。蓝鲸与其他鲸类相比,更倾向于独居,社会关系也相对松散。这就要求它们用歌声相互沟通。
低频通信 为了将声音传递得更远、更清晰,蓝鲸不仅进化出了世界第一的“大嗓门”,还选择用低频率的声音进行通信。它能够十分精准地重复同一频率的声音,甚至有可能根据同伴声音音调的细微变化判断对方相对自己的方向和行进的速度。从声音传播的角度看,蓝鲸用低频率的歌声作为通信媒介是十分科学的。在水下通信中,低频声音具有传播损耗少、传播距离远的突出优势。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已经将低频通信技术应用在军用潜艇上,借此追求声音的保真和长距离传播效果。
发声奥秘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能发出巨大声音的蓝鲸,喉部却没有类似声带的生理构造。
比如齿鲸类的“鲸歌”一般频率很高。它们运用高频的“咔嗒”声或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用尖利的口哨声相互交流。发声时,齿鲸会将肺部的空气挤压进头部一个像鼻腔一样的狭窄构造中。这个构造被称为“声唇”,其中有可以闭合的薄膜,结构类似于人类的喉部。空气在这里振动产生声音,并在头部的其他组织内加工成不同的音调。(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