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9000 米深渊作“访客”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6-04-21 14:55:11 

——即将搭乘蛟龙号下潜的科学家谈科考

开栏的话

  412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乘“向阳红09”船从青岛深海基地码头出发,执行为期92天的2016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7航次)任务。来自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科学家,将搭乘蛟龙号探秘维嘉海山、雅浦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让我们跟随本报特派记者卢晨,走近蛟龙,探寻神秘的海底深渊。

  敬请关注!

■本报特派记者 卢晨

  “向阳红09”船起航后,我采访了几位随船科学家,请他们谈谈自己将要执行的科考项目。

带上先进设备去“诱捕”

王春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所研究员):

  此次海洋二所在第一航段主要开展两方面工作:一个是执行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专项任务——西太平洋海山区环境调查,另一个是“973”项目中的海沟底栖生物的空间分布和机制,调查地点在雅浦海沟。

  在过去的调查中,我们通常采用拖网来获取样品,但这种方式获取到的样品经常不完整,对开展生物研究影响很大。本次蛟龙号下潜时将会把安装了海流测量仪、沉积物捕获器、温盐深仪等设备的深海着陆器放置海底,两三天后该系统可自动返回母船,带回海底温度、盐度等基本参数,以及海流指数和高清影像资料。

  此前的深海着陆设备只能达到6000米水深作业,今年携带的先进设备将下到9000米深度,可满足在8900米深的雅浦海沟作业要求。

  由于海底鱼、虾和食腐类海底生物活动性很强,以前用蛟龙号机械抓手很难捕获到,这次我们在潜水器上安装了一个诱捕装置,放上诱饵就较容易捕获了。

拜访超深渊的微生物

吴谡奇(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此次我们执行的是“973”项目中的超深渊微生物对环境要素的响应机制项目。深海微生物对气候变化有着较大的影响,它们可以通过对碳氮硫磷的吸收转化,进而吸收温室气体,改变海水中营养元素的浓度。深海微生物占全球生物量的50%左右,如果能得到充分利用,将具有很大的价值。

采集些底栖生物研究研究

黄丁勇(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这次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水体、沉积物、生物样品,进行微生物和底栖生物研究。在微生物方面,我们将从水体和沉积物中筛选出真菌、古菌,开展后期功能性基因研究。同时,通过研究微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况,分析出微生物和环境的适应机制。在底栖生物方面,主要研究超深渊地区底栖生物的分布情况。

  以前,我们对超深渊区域的生物关注很少,非常期待随蛟龙号下潜,去看看超深渊区域底栖生物的原位环境和分布情况。

给富钴结壳资源拍些高清图像

姚会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

  此次我们将开展富钴结壳资源和环境评价,搭乘蛟龙号在重点区块内开展高清视象观察、取样和声学调查,重点验证海山平台之上区块内的富钴结壳、沉积物的分布状况,形成维嘉海山平台之上及局部斜坡区域区块内富钴结壳分布规律的认识,为重点勘探区块的选择提供依据。

  另外,将利用蛟龙号开展近底观察、视象调查并采集底栖生物样品,探讨不同地形单元巨型底栖生物的分布和多样性,探查富钴结壳合同区及邻近区域底栖生物的多样性及分布特点。

看看可溶性气体在海水里怎样循环

李季伟(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

  我们将在雅浦海沟开展深渊环境调查,研究水体中可溶性气体甲烷、硫化氢、铁锰元素在深渊的循环过程。收集航行过程中海水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便了解作业区域和其他海域甲烷浓度的差别。

  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在大气中浓度上升就会增加温室效应。深渊中的甲烷是重要的释放源,之前我们对此了解甚少。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