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木船到航母:海地海军都曾是竞争对手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发布时间:2016-03-11 10:31:14 

美国海军从木船到航母

美国曾经有过一段“韬光养晦”的年代,日本军舰都已配备现代化装置的时候,美国海军舰队却还是木制舰。1898年西美战争的爆发,其实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复仇之战,更是美国成为海军强国的宣言之战,后来美国成为世界霸主。本文摘自《进步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国庆著。

隐忍了25年的“复仇”之战

准备好的美国之所以在1898年拿西班牙开刀,有几个耐人寻味的原因。

一是西班牙家道中落,无论是国力还是海军实力都大不如前,是美军扬威立万的好靶子。二是古巴形势的变化给了美国打击西班牙以可乘之机。1868年,古巴起义者发动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起义。在美国一些政要也发表声明支持古巴起义,格兰特总统甚至扬言不惜与西班牙一战,并发誓,“古巴必须自由,她的残暴敌人必须被粉碎”。

事实上,早在1873年,美国和西班牙就差一点发生战争。但颇为戏剧性的是,两强在最后时刻发生了世界海战史上少有的妥协,西班牙在最后一分钟进行了道歉,而美国国务卿菲什也欣然接受了。但真正的问题是,以菲什为代表的格兰特政府的多数人都担心美国海军并不能够应对挑战。海军,始终都是美国军事发展的痛。

在海洋问题上,美国人当时还没有开窍,直到马汉的海权论深入人心和罗斯福的得势。

新海军从告别木船开始

知耻近乎勇,来自西班牙和智利的刺激,提升了美国政界和军界的海军意识。1881年,加菲尔德上台后不久,他便组建了一个“海军计划委员会”,海军部1881年的年度报告令人震惊地指出,140艘现役的海军战舰只有31艘具有战斗力,这加深了美国海军的危机感。在此基础上,1882年,美国国会自内战结束后第一次投票赞成建造新的战舰。但这毕竟是一个重要的开始,也喻示着主张大力发展海军的力量逐渐占了上风。1882年也由此被看作美国“新海军”的开端。

伴随着海军拨款法案的通过,1886年,国会通过了一项法令:任何新的美国军舰都应由美国的钢铁制成。这对美国的钢铁业无疑是一个福音,同时也使美国海军开始告别“木船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美国海军坚持“木船路线”也与国会有关,由于技术高速发展从而使得一些装备很快过时,出于经济的考虑,美国国会的一个委员会提议建造一支“一次性的海军队伍”,这支海军应当不用钢铁,而是依靠价格低廉的白橡木建造舰船,朽损时就卖掉,再建新舰。国会的这种自以为是的精明之举,曾令主张大力发展海军的人士捶胸顿足,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国家从美国这艘“大木船”旁超越而过,只能无奈地抱怨国会的短视。

大国崛起,海军不能缺席

为美国海军扩张助力的,是“天定命运”论的抬头。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指出的那样,“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中,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帝国主义,它把理想主义、文化沙文主义与经济谋取暴利融为一体,向海外扩张。‘天定命运’论再次粉墨登场,这次罩上了‘科学’的面纱,他们坚持说,国家的行为也和生物界一样,只有适者才能生存。因此,强国显然可以把其势力向弱国扩张。”这种舆论氛围使海权论等扩张海军的理念得以流行,一些海军军官或海军代言人甚至还著文宣扬“战争的好处”。这也使得在这20年间及罗斯福主政的时期,代表着对外扩张的海军明显要比陆军更受重视,投入也更多。

不过,现实的美国人还是将目标锁定在最可能威胁其海洋利益的国家身上,如衰落中的西班牙和地区海军大国智利。1884年,缅因州参议员尤金·黑尔警告说,没有“任何手段防止智利烧毁和破坏”美国太平洋沿岸的城市。此外,海军军官们还公开担心中国和日本发展海军,甚至于海地的海军都成了竞争对手———这主要是因为哈里森政府想在海地拥有一个海军基地,结果却被拒绝———这在后世的美国人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当然了,美国最重要的目标还是西班牙,事实上,在1898年之前,西班牙都被设计成一个潜在的军事对手,而在19世纪的最后30年里,确实也只有西班牙的舰队威胁到过美国的港口。

这一时期,海军高层在发展海军方面思想已经十分统一了。加菲尔德的海军部部长1881年称,一支强大的海军可以“迅速投送国家的力量,并且将生命和活力注入国际关系之中”。

1870年,在格兰特的支持下,戴维·波特促成国会通过了为海军加薪33%的提案,这也是海军多年未遇的加薪机会。此后,海军建设的各种配套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1880年,鱼雷学院在纽波特建立,这是海上电子设备、军用器材开发的重要起点。之后,麻省理工学院于1893年设立了造船学专业,为日后建造舰船输送了大量人才。

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尽管两党斗争尤其是预算斗争依然十分激烈,但美国的海军发展却稳健前行,由于有着经济实力做后盾,在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前,美国的海军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了:本杰明·哈里森时期建造的四艘战舰可以与英国顶级的战舰相媲美,克利夫兰在其第二个任期内也批准建造了三艘战舰。

美国海军经过积极的“韬光养晦”,终于在25年后举起了“复仇之剑”。

罗斯福的海军“大跃进”

可以这么说:华盛顿创建了美国;林肯保卫了美国;而西奥多·罗斯福则恢复了美国的活力。

美西战争也是成全罗斯福及其同时代人的“海军梦”的一场战争,它使全世界意识到美国海军已成为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也使美国公众从感情上开始接受发展“大海军”的方针。而海权论的倡导者们则在这个特定的情况下“未雨绸缪”地指出:尽管美国海军作战出色,但仍需改进。如果不采用高技术和新材料,没有对军事原则更深刻的了解,想重现美西战争的辉煌是不可能的。他们也相信并警告人们:美国不能指望再有像西班牙那样无能的敌手了。

这种氛围正是西奥多·罗斯福所需要的。

事实上,美西战争对于罗斯福具有双重意义。从客观上看,美西战争成全了他,帮助他赢得了纽约州州长的职位,进而为进入白宫做了铺垫。而从主观上看,对于这场战争,罗斯福早有心理准备。1897年,时任助理海军部部长的罗斯福就进行了一项重要的人事安排:由乔治·杜威海军中将出任海军亚洲支队的司令。因为如果爆发同西班牙的战争,多点开花要比单在古巴作战更容易使西班牙受到伤害,而杜威则被罗斯福视为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与罗斯福一样,在美西战争后,杜威也成了民族英雄,归国时已经晋升为海军上将。

再来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当时“强国要有强海军”的理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虽然美西战争获得了胜利,激发了民众的热情,但也暴露出海军的一些不足,这为罗斯福进一步发展海军打下了民意和舆论基础,善于顺势操盘的罗斯福当然不会放过这样好的机会。

罗斯福是一个非常注意历史的人。在研究过西方列强的崛起历程之后,罗斯福意识到,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就很难赢得更广泛的海外利益,也无法保障本国在海上的经济和军事存在,侨民的利益也难以维护。

年仅24岁时,罗斯福就出版了《1812年海战史》,表明了他的兴趣和对海军首要原则的深刻理解。很巧的是,1888年罗斯福就同一话题在海军学院发表演说时,正是在那儿见到了后来成为他在海战研究方面的良师益友的阿尔弗雷德·马汉。

作为马汉的忠实拥护者,罗斯福在任职期间将海军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在以往的和平时代,从未有任何一届总统如此重视海军的发展。罗斯福还利用海军来宣传他的构想———让美国来控制加勒比海域,美国也因此多次卷入这一地区的各种事件。

入主白宫后,罗斯福首先将热衷海军建设的人配备到了海军部。1903年,更是责令陆军部部长鲁特和海军部部长穆迪联合成立了陆海军联合委员会,以保证陆海军的合作。他之所以这样做,多少与1898年美西战争有关。

在那场战争期间,尽管当时的陆军部部长拉塞尔·阿尔杰和海军部部长约翰·朗组织了一个由每个军种各派一名军官组成的陆海军委员会,但这个委员会却形同虚设,而是由兼任美军总司令的总统麦金莱担任各军种之间的调解人。麦金莱的协调显得十分成功,但也反衬出陆军和海军之间缺乏很好的协调关系。亲身参战的罗斯福对此感触很深。

像罗斯福一样,海军部及陆海军联合委员会的成员也都可算是马汉的信徒,他们都拥护罗斯福关于海军的基本设想:

1)要有一支始终集中的强大的战列舰力量,以便形成一支“现代的舰队”;

2)要拥有海外基地作为维修点和加煤站,特别是在太平洋地区;

3)在中美洲地峡开凿运河,以便舰队往返于两大洋。

有了这些亲信的支持,罗斯福主政期间,联邦政府对海军的投入得以迅速增长,最多的时候,海军支出竟然占到了联邦总支出的20%以上。19011905年,罗斯福争取国会批准,建造了十艘战列舰,1907年又加造两艘。海军装备和人员素质也得到了同步提升。美国海军规模从1899年的16354人增加到1908年的42322人,陆战队的人数更是从3142人增加到9236人。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与欧洲大国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从1901年的世界第6位上升到1905年的第5位,而到了1909年,则跃升为世界第2位,成为仅次于英国海军的强大海上作战力量。

成功就是坚持做对的事情

罗斯福在对外政策的坚定性方面值得一提。在他当政之前的30年里,美国的对外政策一直表现得“犹豫而不坚定”,缺乏连贯性和方向感,对外关系常常是由事件而非政策左右,条约经常是签了又放弃,或者不被履行。其中的原因与美国全神贯注于国内建设有关,与白宫频繁易主有关———林肯之后到罗斯福之间的36年换了9任总统,也与领导者缺乏国际视野有关。当然,像罗斯福这样有魄力和活力的总统在那30年也始终没有出现过。

对于此前的美国总统,从精神上,罗斯福非常崇敬林肯;而在外交上,罗斯福十分欣赏波尔克和杰克逊的作为,并且对“门罗主义”津津乐道。在任期间,罗斯福有力地在美洲推行着“门罗主义”,并利用委内瑞拉的危机进一步确立了美国在美洲的优势地位,他还策动了巴拿马独立,为后来长期霸占巴拿马运河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罗斯福还利用欧洲的复杂形势,促使大英帝国解决了与美国及加拿大的边界纠纷。

而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罗斯福则表现出游刃有余的斡旋能力。通过对日俄战争的成功调解,罗斯福不仅为自己收获了诺贝尔和平奖,而且为美国赢得了在国际社会上更大的影响力和回旋余地。

“大白色舰队”的“环球旅行”也颇见罗斯福的匠心。190712月,“大白色舰队”在海军少将罗布利·埃文斯指挥下排成战斗队形,从汉普顿海军基地出发驶向南美和麦哲伦海峡,航行14个月、航程46000海里、横穿两大洋的骄人纪录,使世界各国领略了美国的力量,也极大地震慑了此前颇不服气的日本人。当“大白色舰队”访问日本著名军港横滨时,日本人为美国海军的堂堂阵容惊愕不已。不久,日本政府便一改往日的蛮横姿态。为此,西奥多·罗斯福自豪地宣称:这次环球航行作为外交上的“大棒政策”,是他“对和平事业的重大贡献”。他在欢迎词中给此番航行以高度评价:“整个舰队的所有舰船和所有人员都让我们感到自豪,我们欢迎你们回国,你们所做的一切让祖国在世界民族之林名声大振。”

这次巡航除了向全世界显示美国已成为海上强国外,还在美国国内唤起人们对罗斯福的海军建设规划的支持,并验证了美国舰队在绕过一片大陆、驶过一个大洋而到达东方水域后仍能保持临战状态的能力。很巧的是,“大白色舰队”回国之时,罗斯福也行将结束总统任期。令他欣慰的是,在其不到8年的任期内,美国海军排名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世界第2位。

美国海上力量的强势,以及在国际舞台扮演的越发重要的角色,激起了罗斯福内心深处的豪迈情怀。于是,在20世纪之初,罗斯福信心满怀地大声对国人说:“现在不同了,我们已经变成世界强国。”这唤起了美国民众内心深处的激情,也使得他推动国内变革的种种主张更为引人注目,也更具深厚的民意基础。而这种大声说出自己的愿望、肯定自己的现在与未来的阳刚之气,也正是美国人所喜爱的。

美国梦,在那一刻,已经真真切切地转化为海军梦、强国梦。从历史的角度看,进步时代美国海军的发展,不仅为二战中美国在太平洋上力克日本打下了坚实基础,也绘制了美国在此后百年间做大海权的“航海图”。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