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和且平,依我磬声”——盘点印度洋海底的中国名字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6-01-15 15:52:56 

新华社“决心”号1月14日电随笔:“既和且平,依我磬声”——盘点印度洋海底的中国名字

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迎着海风从“决心”号甲板凭栏远眺,一望无际的印度洋波涛浩瀚,深邃的靛蓝色海水掩盖了多少海底秘密?每当想起在这片远离祖国的国际海域,海底还有中国名字,心中总会涌起温暖和自豪。

中国于2010年正式开展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工作,中国大洋协会确定了以《诗经》为主、以中国历史人物为辅的海底命名体系。《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对应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在国家海洋局2015年最新公布的124个海底地理实体名称中,给印度洋海底起了15个中国名字。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是《诗经·商颂·那》中描述宗庙祭祀舞曲的诗句,意思是舞曲音节调谐和畅,用玉磬配合则更悠扬。用中国古代玉石制作的乐器“玉磬”来命名的一座海山,就位于西北印度洋中脊。

西北印度洋中脊有一系列用中国古代乐器命名的海山。“排箫海山”出自《诗经·商颂·那》“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意思是拨浪鼓儿响咚咚,箫管声声多清亮。“庸鼓海山”“万舞海山”均出自《诗经·商颂·那》“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意思是敲钟击鼓响铿锵,文舞武舞好排场。

“烈祖海山”出自《诗经·商颂·那》“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意为鼓儿敲起咚咚响,娱乐先祖心欢畅。此外还有“温恭海山”,出自《诗经·商颂·那》“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意为温和恭敬、做事小心谨慎。

蚕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4000多年前我国已开始养蚕和利用蚕丝。在西北印度洋中脊,有一处俯看形似卧蚕的“卧蚕海脊”。中国古人称燕子为玄鸟,是一种吉祥之鸟。西北印度洋有一处以燕子命名的“玄鸟海脊”,出自《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目前“决心”号所在的西南印度洋海域,海水覆盖的西南印度洋中脊也有中国名字。“崇牙海脊”出自《诗经·周颂·有瞽》“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崇牙是用来悬挂乐器的突出木齿。

“骏惠海山”出自《诗经·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骏惠指大家要遵从周文王高尚的品德。“天成海山”出自《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意指周文王、周武王接受天命,尽心治理国家,天下安定。

不仅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符号“镌刻”在印度洋海底,许多作出杰出贡献的古今名人也在印度洋海底“留名”。

中国在西北印度洋中脊发现的一系列断裂带中,有以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李四光命名的“李四光断裂带”,有以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命名的“徐霞客断裂带”,还有以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命名的“郦道元断裂带”。

随着海洋探测技术不断进步,世界各国海洋科学家不断在海底发现新的海岭、海沟、海山等地理实体。对新发现的地理实体抢先命名,不仅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对国际海洋事务的贡献,也是提高海洋研究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完)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