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肠有望重返百姓餐桌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12-24 14:06:32 

海肠学名“单环刺螠”,因形似蚯蚓,如鸡肠之状,胶东人俗称“海肠子”。它多生长在泥沙滩潮间带低潮区及浅海海底的泥沙内,在俄罗斯、朝鲜半岛、日本和我国黄渤海沿岸均有分布。其中,由于烟台市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底质和水质条件,不仅造就了烟台海肠高蛋白、低脂肪,又因含钙量相对高于其他产区,烟台海肠的肉质更加脆嫩,口感也相对柔滑。相传作为鲁菜发源地福山有一位御厨,在味精尚未发明之前,就将烟台海肠焙干碾成细末,作为调味品,其做出的菜肴深得宫廷内外食客的青睐。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水产品价格的逐年提高,烟台海肠价格也水涨船高。捕捞者采用耙吸式捕捞方法,将许多海肠幼体一网打尽,加之这些年海滨开发建设对海岸的侵占,适宜海肠生存的浅滩越来越少,直接造成了烟台海肠的产量逐年递减,价格飞速上扬。2013年烟台海肠的价格已突破每斤百元大关,超过当年鲜海参的收购价。韭菜炒海肠这个过去的“家常菜”,已成为让老百姓望而却步的“土豪菜”。

正是缘于此,烟台市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深感保护海肠资源的重要性。20134月,烟台市水产研究所申报的“烟台海肠”,成功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也转移到烟台海肠苗种繁育技术上。2014年,烟台市水产研究所承担了山东省科技发展项目“地理标志产品——烟台海肠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研究”,当年就成功培育出海肠苗种252万头。今年,科研人员又对海肠人工受精、幼体培育、附着基选择、幼苗培育等主要环节技术进行了细化和对比试验,取得了规模化人工苗种繁育技术的成功。在此基础上,烟台市水产研究所还采取自主研发与企业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在东营、莱州等地设立了12个养殖试验点,采用工厂化、池塘、海区三种模式,通过11个月的养殖试验,已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据统计,今年在烟台市区已开展烟台海肠增殖公益性放流80万头,计划在蓬莱、牟平等地海域再放流50万头。

烟台市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力勇说:“随着烟台海肠苗种的培育成功和增殖放流,已经距产业化发展不远,一旦海肠养殖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烟台海肠就会重新回到普通百姓餐桌。” (李明)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