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福建景泰蓝大王、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林辉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方文桃共同创作的景泰蓝“湄洲妈祖像”作品亮相京城,这是莆田市两位工艺美术大师以湄洲妈祖石像为蓝本,运用莆田林氏铜铸胎掐丝珐琅工艺与莆田特色的人物造型工艺所创作出的独特作品。
近日,由福建景泰蓝大王、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林辉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方文桃共同创作的景泰蓝“湄洲妈祖像”作品亮相京城,这是莆田市两位工艺美术大师以湄洲妈祖石像为蓝本,运用莆田林氏铜铸胎掐丝珐琅工艺与莆田特色的人物造型工艺所创作出的独特作品。
据介绍,该《湄洲妈祖》作品在2015首届中华“国艺杯”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工艺金奖”,并被中国收藏家协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国工艺收藏珍品”,全球限量323尊。
林辉介绍说,景泰蓝又名掐丝珐琅,起源于公元前十二世纪,曾盛行于欧洲和西亚。珐琅工艺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华文化影响,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的铜铸胎珐琅器。到了明朝末年,景泰蓝工艺开始北艺南传的历史,他们家族一代代传承着明代景泰蓝技艺。所以在这种氛围熏陶下,他从小便爱上了景泰蓝工艺。 关于这尊景泰蓝“湄洲妈祖像”,林辉坦言,他耗费了极大的精力去创作,因为景泰蓝工艺品基本是靠手工打造,正所谓“一件珐琅百日工”,而且珐琅工艺流程要 经过设计、雕塑、翻模、灌、修蜡、粘浆、浇铸、修饰打磨、掐丝、点蓝、烧丝、烧蓝、磨蓝、錾刻、鎏金等几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以严谨的工艺要求来完 成。
林辉说,今天的南方铜铸胎掐丝珐琅是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形成的,它与北方的制作工艺有着很大的区别。北方的景泰蓝是手工胎,经过手敲,焊接成形,而南 方的景泰蓝最大的一个特点是铸胎,烧完以后不变形,而且形象逼真。所以景泰蓝“湄洲妈祖像”充分体现了南方景泰蓝铸胎、鎏金祖传珐琅手工艺,吸引了不少同 样来参展的各地景泰蓝工艺美术师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