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 感悟妈祖文化——陆丰“金厢银滩”采风侧记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我们来到广东陆丰市金厢镇,采录报批“龟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料,采录龟山妈祖文化的传承沿革,同时撷取被誉为粤东旅游“黄金海岸”闻名遐迩的旅游圣地几朵“小浪花”献给读者。
“周恩来同志渡海处”
行走古官道
“龟嘴石”流甘泉
当年日军炮击的“伤疤”
中华妈祖网(微博)讯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我们来到广东陆丰市金厢镇,采录报批“龟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料,采录龟山妈祖文化的传承沿 革,同时撷取被誉为粤东旅游“黄金海岸”闻名遐迩的旅游圣地几朵“小浪花”献给读者。境内独树一帜的金厢银滩“红色景观”、“古色记忆”和滨海秀景相辉 映,更令人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金厢滩位于陆丰市区南郊20公里处,长达8公里的海滩,那细白柔软的沙床,清澈见底的海水,一波波蔓延至沙滩的海浪,以及戏水的红男绿女,一幅迷人 的海滩夏日风景画卷,使游客流连忘返。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同时也人杰地灵,众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令人拍案叫绝的历史奇迹仍传扬至今……
记德丰碑,垂名迹于不朽(隋书·杨素传)。“金厢银滩”上,矗立着一座十分显眼的周恩来渡海纪念碑,传颂着伟人为革命为人民“无我”的崇高境界。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响起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用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走上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道路。然而敌 我军事形势的失衡,起义部队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不得不奉命旋即率起义部队,南下海陆丰红色革命根据地。部队一进入海陆丰,海陆丰人民送钱送粮犒 劳革命军队,起义部队联合海陆丰农民革命武装,打土豪分浮财,海陆丰全境革命势力大大增强。当时,病情严重的周恩来在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的护送下,入 住金厢黄厝寮村黄秀文(时任中共陆丰金厢区委书记)家治病。10多天后,党中央命令起义部队继续留在广东,起义部队领导人周恩来要绕道香港前往上海党中 央。病情稍有好转的周恩来,就在黄秀文等人的护送下,冒险从洲渚村海滩下海乘小渔船前往香港的。黄秀文化装成渔翁,渡他出海,再由杨石魂护送至港,小船在 海上颠簸了一昼夜,历经惊涛骇浪的极度险恶,在香港地下党的接应下,周恩来等才安全上岸隐蔽入港,并在其后转移到上海党中央地下组织。原中顾委委员王首道 为耸立的纪念碑挥毫题下“周恩来同志渡海处”八个金光闪闪大字。
“黄厝寮周恩来养病旧址”原建于1924年,1989年政府拨款再修。现址内尚存有周恩来在此养病时的睡床,以及周恩来留给黄秀文作纪念的铁皮行李 箱。伟人“无我”的高尚品格,择定了心中惟存“革命、人民”的念头。解放后,周恩来念念不忘海陆丰人民,念念不忘当年海陆丰的地下党组织。曾在一次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台上,他利用会前的间隙,接见参会的陆丰全国人大代表,关切询问陆丰的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情况,对陆丰人民寄予殷殷深情。我国现代著名诗 人、书法家赖少其为纪念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1927年抢渡香港时的情景,在周恩来渡海处写下:“洲渚夜如釜,遥天一砥柱。抢渡碣石湾,猛 如下山虎。”
伫立“周恩来渡海纪念碑”前,追溯伟人光辉的一生,我们禁不住思潮翻涌;放眼迷人的海滩风景,红男绿女踏沙、踩水、畅泳、潜游,我们倍感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金厢山脚观音岭,有条“官道”从远古走来,直通往无尽的历史……
在观音岭前用花岗岩条石铺设的古官道,是明清时期朝廷命官、守边将士前往碣石卫城就任或驻防巡视的必经之路,是海、陆县治通往碣石卫城的沿海官道。 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刘永福等曾经此巡视海防。据《陆丰县志》记载:沿海官道“南自县城十里至乌坎港口,自乌坎五十里至碣石卫城。”乾隆十年、道光十四 年、同治五年、光绪十二年和十六年多次整修。其中,以光绪十二年,钦命广东全省水师提督方耀捐修观音岭路段,工程规模颇为庞大。现在古道遗迹仅存观音岭路 段约200米。
因岭上有观音禅宗堂(水月宫) 而得名的观音岭,岭脉云雾缭绕,胜似仙境。而岭下的金厢银滩呈S型长约8公里、宽60米的海沙滩,海沙是石英硅沙,不含砾石、贝壳,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微 量元素,细软白净,属海蚀地貌岩体的风化稀有优质矿沙。滩上随处可见的古今名人摩崖石刻,奇礁异石、书法石刻构成了金厢滩的一大景观,有的留有无产阶级革 命家的脚迹,有的蒙上一层神秘传说的色彩,为海滩生辉增色,为游人助兴添趣;而奇石如叠如砥,似禽似兽,呈白呈褐,见动见静,千姿百态,无奇不有连江海中 也石群嶙峋。众多的奇礁异石较著名的有龙石、镇海石、龙牙石、双叠石、企鹅石、白礁、乌礁、“和尚追尼姑”、“皇帝帽”等,每个奇礁异石的背后有着一段奇 妙的传说。“镇海石”则是汕尾市境内最大的摩崖石刻。尤以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抢渡香港下海处的“龙石”雄奇,高达14米,面积 3000平方米,状如巨龙栩栩如生在海边饮水,“仙龙饮海”故盛名远扬。“扬威止水”则是明万历庚子年胡国卿题刻;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镇碣使者邓 万林、黄如山等人分别题刻“永镇安澜”、“天水一色”、“天水相与永”刻于石上。1989年12月,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题刻的“粤东旅游黄金海 岸”巨石,依岭面海,凸显了这个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奇秀色彩。
我们踏进紧靠海滩的蕉园村,巧遇一拨人在龟山寺考察,村干部道明是赶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前夕,专程来勘察、采风的。“龟山”有奇观,奇在四周咸湖盐地,“龟山”竟有涓涓甘泉 ,奇在日军炮弹攻击,“妈祖”挡驾救助众生——
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龟山寺,陆丰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周边有8个自然村近3万人口,属半农半渔半盐的“三半”地区。这里原来是一望无际大盐田,在蕉 园村北侧的盐田中却凸起外形似龟一块高地,与盐田沙质土截然不同,坚硬的黄泥土裸露出地面,高地上遍及龟状巨石奇石,天后宫就建在这长约5千米,宽约2、 3千米的土地上。更赋情趣的是,与四周盐田湖泊处在同一地平线,宫前广场的“龟嘴石”石缝流出的却不是咸水,而是甘甜淡水,人称之为“甘泉”,史上大旱之 年也从未断流。据说解放以来好几拨地质研究人员到此地也未能探个究竟。人们觉得“甘泉”流失可惜,便挖了口井储蓄,涓涓泉水如镜,清澈见底。
“龟山”松篁交翠榕根盘石,建于龟石颈部的天后宫面积4800 多平方米,存有“道光岁次二十年夏立”石刻楹联,咸丰二年的铁铸古钟等文物。尤为关注的是,龟山天后宫前殿石门框上的一个大“伤疤”,据说1942年农历 十月初二晚天后宫演戏,晚昏时分宫前灯火早早辉煌,戏者正在出台筹备,看戏的台下穿梭找位定座。此刻,在金厢港停泊的日寇军舰,突然向龟山连发了三枚炮 弹,其中两枚落地“哑巴”,另一弹自前殿直穿宫内后墙爆炸。在前殿门框上的留下巴掌大约2厘米深的缺口,便是被这枚炮弹擦过的痕迹,它无声地控诉日本帝国 主义者的侵略罪行,也在警醒世人和游客牢记历史。日军的炮弹使天后宫后殿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当晚演出中断,所幸群众并未伤亡。次日在清理殿内的物品时, 人们发现妈祖的神扇开裂,且有浓烈火药味。大家在声讨日寇的同时,纷纷说妈祖显灵保护了百姓,至此,四乡八里的群众更加崇敬妈祖。
龟山天后宫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美丽的传说,吸引了海内外络绎不绝的游客。这不仅为寄托平安的心灵圣所,也是中华妈祖文化和海陆丰古香古色的独特文化相互融合的精华所在。(图/文 林保虔 郑晓娜 叶翠萍 余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