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他那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话,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1989年4月1日上午,来自不同地区的热血青年们,穿上崭新的军装,聚集到火车站。简短的送兵仪式后,大家带着家乡父老的期望和嘱咐,迅速登上运兵专列南下,向着广州的海陆空军营进发,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上车前接兵的一位中校首长要我帮他提点东西,我一看竟然是一大捆报纸,便偷偷笑了。
上车后我好奇地问他,带这么多报纸干什么?他笑着回答说,来你们这里一个多月,最大的收获是接到了你们这批素质不错的新兵,其次是了解了这边的风土人情,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发现你们晚报副刊编得不错,刊发的绝大多数文章既有地域特色、又有可读性而且品位还不低,于是在警备区和人武部把能找到的报纸副刊都找来翻了翻,挑了这些带回广州有空再仔细读。
我实事求是地对他说,在上学期间很少看报纸,特别是高中三年基本上没时间看报纸。他微笑着说,到部队后就有时间看报纸了,小伙子,不管在哪里,都不要放松学习,尤其要多读书看报,人从书里乖,善读可以医愚啊!下车后他送了我10份副刊,并且还开玩笑说,第一次离家出远门,肯定是会想家的,如果想家了,就把家乡报纸拿出来读读吧。
“人从书里乖,善读可以医愚。”这句话像针一样扎痛了我当时因高考失利而有些心灰意懒的心情。分配到到驻汕头部队后,我在刻苦训练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功课,积极报名参加全军军校招生考试。部队直线加方块的生活,紧张而有序,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能找出报纸,读上几篇,让自己的思绪飞回千里之外的故乡,徜徉在亲情与乡情交织的田野上。没想到这些报纸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于是在工作训练之余我读书看报乐此不疲。当兵一年多后,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方一所有名的军校。上学前我特意去中校首长办公室告别,此时已是宣传处长的他非常高兴地接待了我,鼓励我一定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争取学有所成,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官。他还送了我一份特殊礼物,一块军表和一张发表了他作品的我们家乡晚报,并对我说,你老家的晚报副刊确实可以,有空你也写写文章投投稿吧。
没想到军校的阅览室里竟然订有家乡晚报,这让我有种离家近了的感觉。那时网络还没有普及,要想得到家乡的近况,最好的途径只有看报纸和电视。也许是受接兵首长的影响,我也渐渐喜欢上了晚报的副刊,它的每一期每一篇文章我都会仔细阅读并认真品味。看多了,也就有了写作的冲动,我在课余时模仿副刊的文风和笔调写了好几篇短文,写好后虽然也有投出去的想法,但自我感觉笔力还不够,离发表尚有距离,也就权当练笔收进了抽屉。后来校报下达任务,我才拿出来发,没想到发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鼓励是兴奋剂,从此我又爱上了写作。
毕业后我被组织分配到驻湖北大山深处某部,虽然离家乡不算太远,但由于驻地偏僻,根本无法看到家乡晚报,这让我很是失落甚至有些郁闷,每次有同乡战友回家探亲,我都要委托他们帮我带报纸。后来因工作需要我被调进北京,能进首都工作的兴奋劲儿一过,竟发现大机关的阅览室也没有家乡晚报。我有次在信中无意中把这份不快告诉了当时远在家乡的女友,没想到她真还有心,从此每周给我寄一次报纸。机关的战友们都开玩笑说我收到的情书很特别,每次都是那么厚,我回答说信封里不但有爱情,而且还有亲情、友情、家乡情!
每周盼邮件的日子已成为过去,我告别北京又回到南方工作。每天第一时间能看到家乡晚报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幸福,这是很多没有类似我这样经历的人难以理解的。认真工作,快乐生活,开心读报,偶尔再为报纸副刊写写稿子,现已成了我最佳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