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战百年余痛的反思

来源:陆儒德(王树立推荐)   发布时间:2015-12-23 12:01:16 

917,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894年这天发生的黄海海战震惊中外,海战中,北洋水师4艘战舰沉没,600余名官兵阵亡。著名作家丁玲95岁高龄时留下墨迹:“不能忘了甲午海战”,如雷贯耳,振聋发聩。甲午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太多的痛。

黄海海战,由于清廷腐败,战略思想失误,战争形势不清,海上指挥混乱,弹药严重不足,战前便隐存着许多失败因素。100多年后的今天,透过“甲午”阴霾,重新审视黄海海战,我们却也看到,将士们与敌血战到底的飒爽英姿,和为了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爱国精神。

保存主力,挫敌战役意图

评述战争,首先看其战争意图是否实现?当时日本舰队执行天皇诏书:“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企图通过“聚歼清军舰队于黄海”,达到征服中国的战略目的,把首要目标锁定在击沉北洋水师的主力“定远”、“镇远”号战列舰。

海战场上,水师官兵“头卷辫发,赤裸两臂,肤色淡黑的壮士一群群立于甲板炮前,等待厮杀”,日舰5艘主力舰集中围攻“定远”、“镇远”号,虽然中弹千百发,燃起熊熊大火,多处舱室进水,烈士血淌甲板,但官兵们搬开同伴的尸体,踩着战友的鲜血,不断用305毫米巨炮轰击敌舰,击伤日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 中将的座舰“西京丸”号,迫使其挂出“我舵故障”的信号,在赶来参战的鱼雷艇攻击下,吓得桦山资纪闭上眼睛、口喊“完了,我事已毕!”可惜,鱼雷竟无爆 炸,“西京丸”号侥幸免于葬身黄海,但狼狈地退出了战场。

“定远”、“镇远”2艘战列舰“愈战愈勇,始终不懈”,一直打到大战结束。北洋水师保存了主力舰,粉碎了日军“聚歼清军舰队于黄海”的战役目标,一定程度上挫了日军锐气,延缓了甲午战争的进程。

英勇奋战,迫敌旗舰撤离

海战中旗舰行动和指挥员作为也是评判战争的重要依据。黄海海战开局不久,北洋水师指挥丁汝昌被巨炮气浪掀翻在甲板上,朝服起火燃烧,重伤不能站立, 双目不见景物,但坚持坐在炮弹如雨的甲板上指挥,以“激励将士,同心效命”。 副帅、“定远”舰长刘步蟾临危受任,“代为督战,指挥进退”,“誓死抵御,不稍退避”,冲锋陷阵,力挽狂澜,旗舰帅旗始终飘扬在战火中,鼓舞官兵同仇敌 忾、血战到底。

“定远”、“镇远”2舰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将2305毫米的炮弹击中敌指挥舰“松岛”号,当场炸死28人,受伤68人。日本《日清战史》描述当 时情景:“如百电千雷崩裂,发出凄惨绝寰之巨响。剧烈振荡,舰体倾斜,烈火焰焰焦天,白烟茫茫蔽海”;该舰丧失了作战能力,“陷于完全不可收拾状态”,被 迫放弃指挥,挂起了“各舰自由行动”的信号旗,退出了战斗,联合舰队随之撤离战场,严重挫伤了日军士气。

除“松岛”号、“西京丸”号之外,日军巡洋舰“比睿”号、炮舰“赤城”号也在北洋水师的打击下被迫中途撤离战场。

追击敌舰,战舰从容返航

观察战斗如何结局是判断战斗胜败的因素之一。日舰指挥官慑于北洋水师英勇奋战,先行向南撤离战场,驶往大同江。“定远”、“镇远”、“靖远”、“来 远”、“平远”、“广丙”6艘战舰,在舰体重伤、弹药告罄的情况下,载着流淌着鲜血的烈士躯体,奋力追击逃遁的日舰十几海里,并击退了敌舰的反扑。但由于 各舰伤情较重,航速受限,无力撵上敌舰。北洋水师6艘舰艇,面对硝烟散去的黄海,对空鸣炮、汽笛长鸣,转向西南方向返航。

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作诗: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勇哉壮节首捐躯,无愧同胞夸胆识。歌颂了北洋水师官兵在黄海海战中的爱国情操与战斗作风。

由此,无论从海战目的、战争进程和战斗结果分析,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打了一个难分胜败的结局”。英国人勃兰德在《李鸿章传》中写道:“如果这些大 炮有适量的弹药及时供应,鸭绿江之役(黄海海战)很有可能中国方面获胜”。亲历黄海海战的外国人马吉芬以惋惜之情写道:“震撼东亚之中国舰队,今也已成过 去。彼等将士忠勇,遭际不遇,一误于腐败政府,再腐于陆上官僚,与其所爱之舰,同散殉国之花。”是公道、客观的历史评述。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