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采集到的海底多毛类动物。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采集到的大量贻贝。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采集到的海螺。
据新华网消息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1月11日继续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下潜科考,采集到了300多只螺、49只贻贝以及茗荷、多毛类动物等大量生物,这些样品对研究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据2014年~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现场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向阳介绍,本次下潜“蛟龙”号完成了2条测线的海底测深侧扫作业,进行了低温渗漏区原位大体积海水过滤,开展了连续1小时的温度与氧化还原度测定,并布放了生物定殖架。
“‘蛟龙’号此行还发现了3个低温渗漏区弥散流,在一热液喷口区域进行了30分钟的原位温度测量,测量到该热液喷口的温度为361.9℃。”李向阳介绍说,“蛟龙”号在此次下潜中还首次利用深海高清摄像机进行了海底视频拍摄。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肖湘当日搭乘“蛟龙”号下潜。他说,很难想象一次下潜能取得这么多海底热液区生物,不仅有螺、贻贝和茗荷等大型生物,经过进一步提取相信还能发现大量热液区微生物。这些样品对研究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海底热液区生物链意义重大。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