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古“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来源:青岛早报   发布时间:2015-12-23 12:23:34 

古“海上丝绸之路”大概有东海和南海线路之分。东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胶东半岛以青岛胶州为中心开辟的“循海岸水行”,经辽东半岛到达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黄金通道,也称“东方丝绸之路”;南海丝路是西汉时始发于广东徐闻港到东南亚各国甚至后来延续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海上贸易黄金通道。但是,若要谈起到底哪条海上丝路的航线开辟最早、对中华文明历史影响最早最大,怕只能首推东海航线,也就是从今天的山东青岛发往韩日的航线了。当然,我们说青岛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并不是指仅仅建制100多年的青岛市区,而是指怀抱整个胶州湾面向东海、黄海的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大青岛。

“海上丝绸之路”东起航线最先始于4500年前青岛胶州古板桥镇附近。胶州三里河遗址和胶州赵家庄遗址考古发现的碳化稻米和稻田、蓄水坑以及纵横交错的水沟等稻田遗存,属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稻作农业从中国黄、渤平原传到胶东半岛,然后出胶州湾经海路向东传到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这一传播路线提供有力的实证(山东半岛莱州的考古也证明了这一点),表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在史前时期已成雏形。很明显,这一时期的“海上丝路”在三个半岛和日本列岛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山东半岛或青岛地区明显处于主动、主导的地位。这说明,一方面,山东半岛(史前称莱国)在史前时期深受内陆夏商周(活动范围中原,与莱国相邻)先进农耕文明的影响,在工具、良种和生产方式等方面都要比远离先进农耕文明的荒岛和孤岛优秀的多;另一方面,说明当时靠海的山东半岛已经有了较高的航海技术,初显探险、开拓的海洋文明特征了。如《竹书纪年》记载夏帝芒“东狩于海,获大鱼”,可推想到夏代的航海能力已经达到可以到远离海岸的地方获得“大鱼”的水平了。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两代君王从青岛胶州的少海出发,历经三个月的时间带船队进行黄、渤海巡游,极尽奢华;公元前485年青岛琅琊海上的齐吴大海战,成为我国史书记载的第一次海战;这些都表明当时沿海诸侯国在港口、航海技术上的大发展和对疆土的渴望与拓展。甚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三次巡幸琅琊郡(今青岛黄岛区),修建琅琊台,两次派徐福率几千人的船队去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也被史学家考证为秦始皇的暗中拓疆海外的行为。曾为胶东王的刘彻即位汉武帝,也多次巡幸琅琊、不其(今青岛城阳区),先后派人入海求仙。当然,不论是徐福东渡探索还是汉武帝的入海求仙的举措,都标志着这条由(胶东半岛)青岛经朝鲜半岛到达日本列岛的航线,成为名副其实的成熟的古“海上丝绸之路”了。如果说,这一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更多地体现为经济、贸易与军事实力上的对外交流和展示,毋宁说这是新兴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人的世界宣言。从此,中国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发展的最前沿,各个国家、地区的政府、商人、学者、宗教人士,纷纷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与之进行文化和经济等的交流,中国的先进文明也通过陆海“丝绸之路”散播到世界各地。

随着公元755年唐朝安史之乱的爆发,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由鼎盛开始走了下坡路。无论是晚唐还是宋朝,陆路上的“丝绸之路”大都被北方、西方的匈奴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所截断;特别是宋朝,京都一再南迁,导致陆路“丝绸之路”基本中断。加之这一时期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起到刺激“海上丝绸之路”大发展的作用。如,唐宋时期青岛胶州的板桥镇文明就是在这一时期达到辉煌鼎盛的。公元623年,唐在青岛胶州设立板桥镇,高丽和日本的商贾、使臣、僧侣等多从这里到中国或贸易、或国事往来、或宗教交流等,板桥镇因此成为整个胶州湾甚至整个胶东半岛最重要也是最繁忙的古港口。日本著名僧人园仁法师曾三次在板桥镇出入中国并详述其繁忙的景象。到了宋朝,密州板桥镇更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唯一一个对外贸易的最大市舶司。据《胶州古板桥镇遗址出土文物图集》展示的考古照片和《胶州志》记载显示,当时的板桥镇港区,除东亚、南亚的海外物资在此中转和销售外,甚至大食国(阿拉伯帝国)的商人也乘船北上到板桥镇做生意。直至南宋末年,板桥镇还保持着海上物资集散中心和海外转口贸易两大传统优势。

与此同时,南方江浙闽一带的海运也在唐宋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由于南方山高水多,陆上交通十分不便,所以,各种货物和产品往往会选择通过沿海各城市循水路北上,到青岛胶州中转再到中原和京津地区。特别是前往韩日的航程,由于技术和路途遥远等因素导致航路风险极大,所以,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的联系大多也要经过青岛胶州的板桥镇中转,从而带来了青岛板桥镇的繁荣和发展。到了宋朝全国已经建立了青岛胶州、广州、泉州、明州四大市舶司。

随着航海技术和造船业的进一步发展,到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南方各沿海城市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甚至东非等国家的商贸往来达到高潮,对内陆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开始凸显。而山东半岛的青岛板桥镇则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其对外航运和交流的范围有限,其重要性慢慢让位于南方各沿海城市。加之明清以后,为防倭寇侵略,山东半岛许多对外贸易港口都成了军事要塞,由于山东半岛是京津门户,首当其冲地关上了对外贸易的大门,使春秋时期齐国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被堵塞了,也使得人们对以贸易为主要特征的“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淡漠。但这不能因此成为我们忽视青岛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最初起始点的认定和研究的理由。相反,我们更应该积极努力,在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基础上,更好地研究山东半岛的青岛作为“东方丝绸之路”起航点和重要城市的历史和渊源,因为青岛在发展和传播中华文明、沟通中韩日友好往来的过程中,做出过积极的重要贡献。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我们不难发现:不仅“海上丝绸之路”在起始点上要比“陆上丝绸之路”早,而且,“东方丝绸之路”在起始点上要比南线的丝绸之路更早,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更大也更长久。其间广东徐闻港虽一度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但相对于史前地处中原的汉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秦汉时期古东海“丝绸之路”在对外影响和在促进国家、民间的相互交流来说,南线“海上丝路”的时间较短,对当时的华夏传统文化和文明的影响较小……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