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调查是认识海洋变化并支撑科学开发海洋的基础。通过海洋调查,可获取各种海洋环境要素资料,揭示并阐明其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为海洋科学创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预防及国防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条件所限,我国只进行了几次以海洋生物为主的调查及海道测量,且规模和范围都很小。新中国成立后,海洋调查工作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逐步设立了相应的调查研究机构;组织调查研究队伍、建造调查船只,购置调查仪器,并有计划地积极开展海洋调查研究。时至今日,我国的海洋调查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已经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建立相关部门 管理海洋事业
20世纪50年代,我国海洋调查开始起步。1956年我国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将我国近海综合调查列为重点项目之一。此后的20年间,我国成立了国家海洋局等海洋事业专门管理机构,开展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等近海调查工作,为我国海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8年~1960年底,我国开展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这是到当时为止,我国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洋综合调查。通过本次调查,在辽阔的中国近海海域取得了系统而全面的综合性海洋资料,初步掌握了我国近海海洋水文、化学、生物、地质等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改变了我国缺乏基本海洋资料的局面,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海洋打下了基础。
1964年国家海洋局成立,我国有了专门机构管理海洋工作。随后,国家海洋局在青岛、宁波、广州成立了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南海分局所辖的海洋调查船大队和海洋调查队,初步形成了我国海洋调查专业队伍。
60年代后期,由于寻找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需要,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较为广泛地开展起来。1968年,地质部第五物探大队迁至上海,并增加了调查人员,改名为地质部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1971年在广东湛江建立了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1973年地质部在上海建立了海洋地质调查局,统一管理地质部系统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1975年地质部又分别在上海和广州建立了第三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和第四海洋地质调查大队。至此,我国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专业队伍组建并壮大起来。
多次大规模调查 逐渐摸清海洋家底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海洋科学调查从近海走向大洋,调查研究范围不断扩大,调查技术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此间,国家海洋局适时地提出“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宏伟目标,为我国海洋科学调查研究和海洋事业的管理做出了重大努力。其间,国家海洋局先后在1976年~1980年对太平洋中部特定海区进行了综合调查,在1978年~1979年联合组织了第一次全球大气试验,对中太平洋西部进行了调查。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我国海洋科学调查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相继开展了一些大规模海洋科学调查活动,如1980年~1986年进行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1984年~1994年进行的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综合考察,1988年~1995年进行的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等。
完成多个专项调研 取得丰硕成果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战略需求,海洋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主要完成了西北太平洋海洋环境调查与研究、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大洋多金属结核调查及南北极科学考察,继续开展大洋多金属结核矿区调查、富钴结壳和海底热液硫化物矿产资源的调查,加强南北极科学考察,正在实施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地质保障工程等专项调查。
其中,西北太平洋海洋环境调查与研究是我国开始从近海走向远海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系统性海洋调查,完成了34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海洋环境综合调查,调查内容涵盖了海洋水文气象、底质、悬浮体、地球物理和地形地貌等众多学科,首次将系统的海洋调查大规模延伸至第二岛链的广阔海域,有效地填补了西北太平洋第二岛链以内海域海洋调查数据的空白。
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最大的一项海洋基础调查工程,也是迄今为止对我国内水、领海及附近海域调查项目最全、采用技术手段最先进、参与部门和单位最广泛、获得数据和成果最多的一项重大海洋基础工程。该专项摸清了我国近海海洋环境资源的家底,掌握了我国近海自然环境变化规律,摸清了海洋空间资源和新兴海洋资源潜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承载能力。经过系统分析、评价及系列集成,首次获取了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度及海岛数量等的高精度实测数据;首次获得了准同步、全覆盖的我国近海海洋环境基础数据;首次查明了我国海洋能等新兴海洋资源分布及可开发潜力;全面摸清了我国近海空间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利用前景;全面掌握了我国主要海洋灾害的分布、特点、强度及影响;全面深化了我国近海环境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认识;系统厘清了我国海洋经济结构、产业规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系统认识了我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服务价值等。
此外,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在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对多金属结核进行了系统调查。在“九五”期间,国家以更大的投入和高新技术加强了大陆架及邻近海域勘察和资源远景评价研究;继大洋多金属结核矿区调查研究,我国又相继开展了富钴结壳和海底热液硫化物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
自1999年我国组织实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以来,我国已先后实施了5个航次的北冰洋区域多学科综合考察,重点开展了极地环境研究,系统观测了海冰、海洋和大气变化,探讨了北极海洋环境快速变化与我国气候变化的关系,揭示极地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海洋调查正在向世界先进行列迈进,海洋科学调查工作的全面开展,获得了中国近海及部分大洋区域丰富的海洋资料,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预报和海洋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化创造了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