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题马秦山图》兼谈宋元之朱家尖

来源:胡永久   发布时间:2015-05-21 03:17:28 

近从明朝朱存理编纂的《珊瑚木难》中读到胡长孺《题马秦山图》一诗,对于研究朱家尖的历史和增添朱家尖景区的人文色彩很有帮助,兹录于下:

(一)

题马秦山图

马秦山在昌国东,气候调淑清温融。大海四绝路不到,紫峦两嶂盘元空。
天球铿锵泉坠谷,辟邪偃蹇崖依丛。僧坊翠微互隐见,石梁幽涧悬飞潨。
稻田活水正拍塞,人家山崦方玲珑。高台似掌广堪坐,千峰相抱宽可宫。
三岛得见不得到,引船欲过遭回风。仙圣往来岂荒渺,吾意只与兹山同。
昔人正色台端立,抗疏秦桧非诚忠,外主仇敌事叵测,植根坚固应难攻。
上心感悟遽斥逐,隐匿了未闻国中。时论尚或许忠信,此章似亦成匆匆。
七年复出踞公鼎,操柄独握亘初终。飞将军囚犴狴秘,群君子死烟雾濛。
当时尚议语无验,宗社固自巍崇崇。岂知[缺]室已戮死,在事非复骁前雄。
秘计欲和缮未具,知闻那许余人通。事仇败国罪莫说,更闻海隅休兵戎。
言挟[缺]伏或太甚,鬼羁炎岭何其恫。初相北庭去未久,劾章宜得窥所衷。
七闽得归良不恶,远胜鲸鱼翻青红。自来举职尽言责,余年谁计身穷通。
代谋立见内难息,深愁尚服昌言公。天怜孤立不偏倚,用绝胜地扶衰翁。

本诗作者胡长孺(1240~1314),字汲仲,号石塘,浙江永康人。宋咸淳中,随舅徐道隆入蜀,铨试第一,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兼总领湖广军马钱粮所佥厅。与当时学者高彭、李湜、梅应春等人号称“南中八士”。宋亡后,隐居故里。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朝廷下诏求贤,被召入京,任集贤修撰。因与宰相意见不合,改任扬州教授。秩满升建昌录事。后调任台州台海县主簿。延祐元年(1314),长孺迁两浙都转运盐使司长山盐司丞,乃谢病,归隐杭州虎林山。是年病逝。

马秦山图无存,可能是胡长孺自己作画自己题诗,也有可能是前人(比如黄龟年)所作,胡长孺得画后作诗。我认为前者的可能性较大。诗残缺两字,基本不影响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从诗的内容来看,胡长孺应亲身到过马秦山,而且对马秦山的景物、典故有一定的了解。

(二)

如今的朱家尖岛,原先是四个岛,即顺母涂、朱家尖、泗苏和糯米团,解放后通过筑堤围塘连在一起。泗苏和糯米团较小,宋元志书中无明显记载。顺母涂宋元时称顺母山,而朱家尖在宋元时则称为马秦山。顺母山与马秦山相隔一港,即为石牛港。

“马秦山在昌国东,气候调淑清温融。大海四绝路不到,紫峦两嶂盘元空。”诗开头四句对马秦山的环境进行总体的概括。宋时舟山置昌国县,元时称昌国州,马秦山就在昌国州的东部。因为是个海岛,所以“大海四绝路不到”。岛中有两座较高的山峰。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载,莲花峰与马秦山碧云庵对峙。观今之朱家尖,以大山和大青山为最高,海拔都在378米左右,应是宋元时莲花峰与碧云庵之所在了。

“天球铿锵泉坠谷,辟邪偃蹇崖依丛。”天球是一种玉石器。辟邪是一种神兽,常被用来玉石雕刻。偃蹇,高耸、高傲。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山泉坠入山谷中,如天球玉丁冬作响;石崖凸起树丛间,似避邪兽傲然昂首。今朱家尖大青山景区的弥驼岩瀑布及迎客石、老虎岩等恰如这两句诗的写照。说到马秦山的岩石,《大德昌国州图志》有一些记载:“箭岩,在马秦后砂上,有箭孔,故名。”“响岩,在马秦,去州隔一潮,岩石玲珑,遇阴晦则空洞有声。”“歇轿岩,在马秦,上有石平,阔五丈许,昔黄给事结庵山侧,往来停车于此。”

“僧坊翠微互隐见,石梁幽涧悬飞潨。”僧坊即僧人的住处。潨,急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寺院僧坊半隐半现于翠微的山色中,山涧急流从高处直下穿过石桥。宋《宝庆四明志》载:“保宁院,县东南海中,旧名保安,晋天福元年建,皇朝治平二年赐今额,常住田一百四十九亩,山一千二百二十九亩。”志中的“昌国县境图”标明,保宁院就在马秦山。《大德昌国州图志》载:“保宁寺在安期乡之马秦山,旧名保安,晋天福元年建,往宋治平二年赐今额,田七顷三十二亩,地四顷三十六亩,山十五顷五亩。”《大德昌国州图志》又载:“马秦山,在海之东南,昔有碧云庵,马耆禅师修道于此。”碧云庵既然与莲花峰对峙,自然是在山上,但碧云庵在元朝应该已废圯,只留一些遗迹,诗中所说的“僧坊”可能是指保宁院。

“稻田活水正拍塞,人家山崦方玲珑。”拍塞,即充满,充斥。山崦,即山坳。舟山海岛山多田少,古时贫富就看水田多不多,朱家尖在海岛中算是水田较多的了。元《大德昌国州图志》《延祐四明志》列安期乡岙名时都有“大马秦”、“小马秦”等岙。南宋的黄龟年就曾结庵于山侧。这两句诗描写马秦山人安居乐业的景象。

“高台似掌广堪坐,千峰相抱宽可宫。”这两句是说马秦山上有手掌模样的石崖高台,可以坐很多人;群山环抱中,有一片大平地,用来建造宫殿也没问题。今朱家尖大青山景区有一方巨岩,状若平台,可容数十人坐卧,应是诗中所说的“高台”了。

从“天球铿锵泉坠谷”至“千峰相抱宽可宫”八句,主要描写马秦山的景象。但当时马秦山的景观也不只有这八句诗所能概括的。

“三岛得见不得到,引船欲过遭回风。仙圣往来岂荒渺,吾意只与兹山同。”三岛,原指三个仙岛,即蓬莱、方丈、瀛洲。秦时徐巿曾对秦始皇说海上有三神山,称作蓬莱、方丈、瀛洲。不知何时起,蓬莱和瀛洲之名出现在舟山,宋时的蓬莱山即今岱山岛,瀛洲即今舟山岛,只无方丈之名。有人认为方丈即今普陀山,但缺乏有力的证据。宋《乾道四明图经》载:“安期先生洞,在马秦山,去县东南四百里,耆老相传安期生得道隐于此洞,因以名乡焉。”《大德昌国州图志》说马秦山“地产草一种,名长生不死云”,当然这种草并不是传说中吃了能长生不死的仙草。虽然有很多传说和名称与神仙有关,但诗作者胡长孺还是认为神仙往来是无稽之谈,马秦山在胡长孺的心目中就如同仙岛一般。

“昔人正色台端立,抗疏秦桧非诚忠,外主仇敌事叵测,植根坚固应难攻。”诗中所说的“昔人”就是南宋的黄龟年。为何要写黄龟年?因为他曾隐居马秦山,也因为他不畏权贵,曾四次上书弹劾秦桧,是诗作者所崇敬的人。

“上心感悟遽斥逐,隐匿了未闻国中。时论尚或许忠信,此章似亦成匆匆。七年复出踞公鼎,操柄独握亘初终。飞将军囚犴狴秘,群君子死烟雾濛。当时尚议语无验,宗社固自巍崇崇。岂知[缺]室已戮死,在事非复骁前雄。秘计欲和缮未具,知闻那许余人通。事仇败国罪莫说,更闻海隅休兵戎。”这十六句,说的都是黄龟年与秦桧之间斗争之事,因与马秦山无关,不多言之。

“言挟[缺]伏或太甚,鬼羁炎岭何其恫。初相北庭去未久,劾章宜得窥所衷。七闽得归良不恶,远胜鲸鱼翻青红。自来举职尽言责,余年谁计身穷通。代谋立见内难息,深愁尚服昌言公。天怜孤立不偏倚,用绝胜地扶衰翁。”这十二句,写的是黄龟年被秦桧报复,秦桧再任宰相之后不久,黄龟年为避祸隐居于马秦山,几年后回到鄞县。绍兴十四年(1144),秦桧授意右司谏詹大方弹劾黄龟年“谄附匪人,缙绅不齿。今当朝廷清明之时,自宜退听深藏,而乃复出为恶,凌压百姓,干挠郡政,害及一方”。高宗遂罢免龟年官职,逐回福州原籍。次年病逝。据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黄龟年罢官前任集英殿修纂提举江州太平观。诗中“炎岭”意为炎热的五岭,黄龟年的原籍属于五岭地区、“七闽”。“昌言公”指的是北宋的石扬休,石扬休字昌言,因听从祖训回到四川老家,被认为是有远见的人。最后两句“天怜孤立不偏倚,用绝胜地扶衰翁”,也体现了诗作者胡长孺对马秦山胜境的赞赏。

(三)

黄龟年选择马秦山作为隐居之处,是有根源的。黄龟年在隐居马秦山之前就曾到过舟山。据宋《乾道四明图经》《宝庆四明志》等文献记载,建炎初,黄龟年到九峰山吉祥院,“施辟支佛牙,长四寸,阔一寸,舍利盈缀,时见五色。绍兴十八年(1148),主僧法宁建大阁藏之,刻石以记。”绍兴初,黄龟年到普陀山,作《宝陀山观音赞》,有“朝发东秦岸,须臾达莲宫”之句。“莲宫”是指观音莲座所在地普陀山,而“东秦岸”很可能指的是马秦山的东岸。元《延祐四明志》说黄龟年“后葬父于鄞,因家焉。”查《鄞县竹溪黄龟年家谱世系》,黄龟年父亲黄选死于绍兴四年(1134),黄龟年到普陀山很可能就是父亲死后的这段时间。黄龟年到普陀山是在隐居马秦山之前还是之后,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元《延祐四明志》记述秦桧第二次任宰相之后,“龟年寓湖州,桧摭其过,押使回福州,后居昌国之马秦山,多为记文,与兄岳年同隐焉。山有石,面平五丈,与僧马耆、处士张光赋诗于碧云庵。桧死,龟年复居于鄞。”而《鄞县竹溪黄龟年家谱世系》记载岳年是龟年之弟,并清楚记着黄龟年“宋神宗元丰癸亥年(1083)九月初五日生,宋高宗绍兴乙丑年(1145)十二月初二日卒”,与《宋史》说的黄龟年“任子恩先奏其弟之子”“卒六十三”相符,与志中所记有抵触。若依《延祐四明志》为据,可推黄龟年绍兴十五年(1145)为避祸假传死讯隐居马秦山,直到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死后才回到鄞县,这样的话黄龟年在马秦山隐居长达十年之久!但结合各种文献所载情况分析,黄龟年隐居时间应在绍兴八年(1138)秦桧再任宰相之后,绍兴十四年(1144)黄龟年落职被逐回福州之前。《延祐四明志》关于黄龟年的记载错误较多,后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到清《光绪定海厅志》写黄龟年时已纠正了不少。元《大德昌国州图志》写歇桥岩“昔黄给事结庵山侧,往来停车于此”,可见黄龟年隐居马秦山时尚有官职。詹大方弹劾黄龟年“自宜退听深藏,而乃复出为恶”也可见黄龟年先隐居,后复出,终落职。至于黄龟年在马秦山到底隐居了几年,也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胡长孺作这首诗的时间不明。依我分析,胡长孺当在宋亡后至至正二十五年(1288)间隐居故里的这段时间里游过马秦山并作了这首诗。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胡长孺对宋朝沦亡的不满之意,推崇黄龟年这样的隐居生活。如此看来,在元朝的几部方志记载之前,胡长孺已知道了黄龟年曾隐居马秦山的情况。

(四)

元黄蟳有一篇短文《题黄给事山居图》,同样是增添朱家尖景区人文色彩的宝贵资料,我从《文献集》查到,也一并录于下:

“予读《绍兴正论小传》,未尝不三复而悲之。方秦桧起势立威,小不附者则欲置之死地,而忠鲠之风不为少衰!呜呼!何其盛也!然皆仅足以掇祸,固莫有得行其言者!呜呼!又何不幸耶!独故给事中黄公,居殿院时,疏桧奸状,桧由是去相位,使当时听言类如此,《正论》可无作矣!他日桧卒用,公卒斥,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呜呼!悲夫!公之去也,屏居海外马秦岛上,苍崖崛起,长风怒涛,中览是图,犹想见其孤标峻节,当与之并存于天壤间也。”

黄蟳字晋卿,浙江义乌人,元代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卒谥文献。有意思的是,他与胡长孺交情不浅,胡长孺死后,黄蟳写过《祭永康胡先生文》。如今他们同他们笔下的黄龟年一样,都成为曾游历过朱家尖的历史名人。胡长孺的《题马秦山图》和黄蟳的《题黄给事山居图》可证明,朱家尖的景色风光在宋元时期渐已为文人墨客所欣赏,不但有诗文,还有图画。

最后想简单说说马秦山与朱家尖地名变迁的过程。马秦山之名出现在古籍上始于宋《乾道四明图经》。宋《宝庆四明志》有图,马秦山就在顺母山东边。宋时有关马秦山的记载很简单,到了元《大德昌国州图志》才稍为详细。可能是黄龟年隐居并“品题泉石”(明《嘉靖定海县志》)有诗文留此之后,马秦山渐渐出名起来,到了元朝就有不少文人墨客闻名而来。明初汤和徙岛民于内地,至明朝中期地名发生变化,人们渐渐忘了原来的地名。嘉靖三十九年编纂的《宁波府志》已经有了“朱家尖”地名,并且是烽堠总台所在地,而在地图上没有朱家尖出现,马秦山依然在顺母山东边,大约当时的朱家尖是马秦山上的一座高峰。而到了嘉靖四十二年编纂的《定海县志》地图中,马秦山的位置已被朱家尖所取代,可见在明朝中期朱家尖知名程度已盖过马秦山,此后马秦山渐不为人所知,以致被后人误认为是马峙。实际上,马峙在宋朝志书另有名称,称作“马棋”。今人已有不少文章考证马秦山即朱家尖,我在此也不复详谈。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