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洋的集体犯罪必须零容忍

来源:深圳晚报   发布时间:2014-07-02 11:37:15 

徒手捕捞者在深圳湾海域见怪不怪已经好多年了,深圳晚报曾连续追踪他们的踪迹。2012年,以陈某为首的组织者被逮捕判刑,徒手捕捞在2013年的深圳湾海面上暂时安静下来。今年51日,深圳市政府圈出深圳湾禁渔区,但是,这个夏天才刚刚来临,深圳湾海面上又见大型的徒手捕捞队伍。深晚记者连续四天三夜进行跟踪,终于揭开这群神秘徒手捕捞者的面孔。(详见昨日深圳晚报a04a05版及今日a05版)

是什么让这些徒手捕捞者为了区区小利,不惜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或许恰恰是徒手捕捞者善于钻法律空子,执法部门因为现有法规局限而难以对其重处,造成了徒手捕捞现象的常态化。然而,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两个徒手捕捞者可能是个案,大量徒手捕捞者则是集体犯罪,必须有更强有力的日常监管予以应对。

人、大海、各种生物,构成了深圳生生不息的海洋生态循环。处于核心位置的人对于自然的理性认知,寻求与大海及生物物种之间的动态平衡,决定着生态循环的走向。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中,以打鱼为生的渔民每逢出海,都要以神圣的仪式,祈求上苍的庇佑,而在捕捞过程中,则要用网眼专门设计过的渔网,放过那些刚孵化不久的鱼苗。因为他们知道,赖以生存的海洋是如此慷慨,无偿向自己提供生活所需;海洋又是如此脆弱,无度的索取会让海洋失色,让无数物种从丰饶走向濒临灭绝,最终从地球生态圈中消失。适度捕捞、保护未成长的鱼苗及其他物种,是渔民对海洋丰厚馈赠的感恩,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让人类的打鱼生涯得以长久维系。

渔民这一代代相传的生存智慧,本应在现代文明中发扬光大,深植于每个人内心。然而那些徒手捕捞者似乎忘记了先人的谆谆教诲。他们仿佛不知道,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对海洋的不断伤害,更在破坏深圳的生态系统,这是让所有热爱这座城市的市民所无法容忍的。

大海暂时还保持着沉默,但深圳湾正面临着风暴前的不安。这种对大海肆无忌惮的破坏行为必须被零容忍,深圳不希望有朝一日面对失去颜色的海洋,要给下一代留下完整的深圳湾,更重要的是可供传承的文化血脉,深圳就必须对每一次徒手捕捞现象毫不犹豫地亮出红牌。

随着媒体的曝光监督,市民的投诉,深圳相关部门也正式作出回应。为加大深圳湾禁渔区宣传和执法管理力度,推进禁渔区顺利实施,自今年423日,南山区政府、市规划国土委市海监渔政处等多个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全面宣传深圳湾禁渔区政策;同时,共动2个海上巡逻小组,对深圳湾沿岸滩涂、红树林、涵洞的非法网具及“三无”船舶进行清理。这些都可视为监管部门对市民做出的郑重承诺:深圳湾不会继续受到徒手捕捞者及其他环境破坏行为的伤害,建立禁渔区长效治理机制已列入议事日程。

我们也建议,政府在加大执法投入、增强日常监管力度的同时,更多激活民间参与的热情,发动社会环保组织、志愿者、义工等共同维护深圳湾的安宁,从捕捞、销售等环节都能建立更为完善的监管网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