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鼎:把南京作为产业化转轨“试验田”

来源:南报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6:01:39 

南报网讯 (通讯员 王静 侯佳 记者 张希)作为行业泰斗级人物,85岁高龄刘光鼎院士为何要率队在南京推动地球物理从基础研究向产业化转轨?上周末,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边缘学科,首次迎来产业化机遇

刘光鼎说,地球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一方面它能推动中国更科学的探测地球的资源。过去,中国传统做法是“就地找矿”,地表看到了矿石,就地开挖。而更科学的方法是,“攻深探盲,寻找大矿富矿”。很多大矿,地表看不到任何迹象,实际上藏在深深深的地下,需要地球物理学知识去科学探测。

除了找矿、勘探之外,地球物理学还有很重要的军事意义。在欧美,地球物理学一直为海军、空军服务,比如在导弹发射准度上起关键作用。目前中国还只是利用它找石油,军事运用几乎是盲点。

过去这么多年,地球物理在中国被边缘化了,仅停留在学术研究,从来没有作为产业发展过。近期,国家提出发展海洋,推动地球物理产业化,学科迎来产业化机遇。刘院士对此甚为欣慰:“我60年代从苏联回来就一直提海洋战略,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是海,非常重要。”

目前,地球物理设备的国产化率非常低。比如很长时间做不出国际水准的地震勘测仪(可以勘测石油)。几十年前,刘光鼎曾和石油部的领导一起去美国买一款地震勘测仪,96万美元一台,地质所需要100台,石油部要200台,硬把一家快要快要倒闭的企业救活了。而现在,国外地震勘测仪已经做到了“30万道”,一道开价1500美元,中国企业都“买不起了”,两家石油企业凑钱各买了半套。

过去地质部、石油部也曾设了仪器厂去研究地震仪,但始终跟不上国际水平。说到底,是没有真正市场化。市场化的意义在于,产品得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更新,实验室是“一个牌子用到底”。近期,我国从美国引进了4 “千人计划”专家,专门做地震仪的自主开发。

而为了鼓励人才创新,刘光鼎基金会对全国14个有地球物理专业的院校进行奖励,优秀学生每年发放奖励1万元,鼓励创新,对贫困学生给予补助,推动中国年轻的地球物理学家成长起来。

江宁将成全国地球物理学产业化“试验田”

地球物理产业化需要大量经费, 钱从哪儿来?刘院士的设想是,从尾矿利用产业“破题”。

比如最近某地发现的金矿,一吨矿石里有3克黄金,剩下的是尾矿。目前,中国像这样的大型矿山有800个,大量矿石遗留在地表,堆成灾害。实际上,这些“尾矿”可以再开发,做成地砖、微晶材料等数百种产品。“尾矿”利用上获取了资金,可以去支撑仪器设备的产业化。

他说,南京的研究院就像一块“试验田”,为国内外顶尖人才敞开大门。过去,大家在各自的学校、机构中,是被割裂的,而现在,固有的机制打破,大家带着技术、产品到这里最终形成统一意见,进行产业化。目前已经有西安的一所大学,带着载人、无人飞机地球物理观测项目进研究院探讨了。对南京冶山矿业尾矿利用的课题也在讨论中。

院士的“南京情节”

全国这么多城市中,研究院为什么选在南京?

刘院士说,一方面是因为南京是郑和探索海洋的起点,是人才荟萃的地方。

另一个方面,他和他的团队和南京有渊源。“我1964428日来到南京,之后在中山门内一待就是十年。那个时候,我们业内就在讨论,想把全国海洋地质研究院设在南京。数十年之后,我们重回南京,咱们研究院团队里的核心成员,有的是南京人,有的在南京上过学,对南京很有感情。”刘光鼎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