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之烈味牡蛎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6:04:56 

仲夏夜苦短,开轩纳微凉。又到牡蛎肥腴季,日暮西山之后,各家海鲜小馆门口的炭烤炉上竞相烤着牡蛎,细碎的蒜蓉裹着肥美剔透的蚝肉,滋滋冒着热气,引诱着闻香而来的食客。

我对牡蛎一直情有独钟,曾经是上海静安区一家牡蛎店的超级食客,这家店的牡蛎号称每日从法国贝隆空运而来,确保食材地道新鲜。烹饪的口味有蒜蓉、XO酱、椒盐。而我作为牡蛎老饕,每次前往必点一份牡蛎刺身。每当筷尖夹起流着蚝汁的肥腴牡蛎,蘸着浓淡适宜的芥末,入口的一瞬间,烈味冲上鼻梁,瞬间热泪盈眶,再细嚼爽脆的蚝肉,如此细腻鲜嫩,简直是满溢的幸福享受。

莫泊桑在小说里描写过两位法国贵妇如何优雅地吃牡蛎:“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亲身实践这个场景是在某年的夏天,我来到莫泊桑的故乡法国诺曼底紧邻的布列塔尼度假,借宿在一对定居于此的韩国画家夫妇奥利维埃和伊莎贝尔家中。中国人对布列塔尼最熟悉的就是源自此地的童话故事《小红帽》。奥利维埃和伊莎贝尔育有3个美丽灵动的女儿,最小的女孩是4岁的莜莉,正好和小红帽一般年纪。

奥利维埃和伊莎贝尔在这座滨海度假胜地的集市上开了一家画廊。画廊里陈列着奥利维埃画的风景画,或是展现浓郁的地中海人文风情的街景和人物,或是一派荫静雅趣的法国乡野景致。白天,伊莎贝尔在集市给游客速写;夜晚,用汉字演绎法国人的名字,并把每个汉字画成花鸟虫鱼。往往一开始作画,就吸引了一大帮肌肤晒得通红的游客驻足欣赏。我很好奇她在哪里习得此般画技,依稀记得中国的旅游景点也曾有这样的画师。伊莎贝尔帮我也画了一幅速写,一个烫着狮子头的中国女孩笑容可掬。

我没有理由不笑容可掬,因为布列塔尼盛产牡蛎。每天清晨,奥利维埃在去画廊之前,都要去附近的鱼市购买刚刚打捞上来的牡蛎。度假期间,中餐和晚餐都有牡蛎刺身享用,如果我的胃能承受奇妙的混搭,早餐也可配着绵软的羊角面包、滚烫的卡布奇诺咖啡、油炸洋葱圈,一同享用烘烤过的牡蛎。每餐过后,我就带着他们的小女儿莜莉,在海边和集市晃悠,晒太阳、游泳、挖沙子,等着下一餐继续取悦自己的胃。

这种法国凹壳扁型牡蛎,以体型饱满、丰满多汁闻名于世。据说幼蚝最初在深海养殖,在纯净的海洋生态环境中自由生长。经过3年左右的饲养,成年牡蛎送入咸淡水交界的贝隆河,充分吸收贝隆河水中丰富的浮游生物、藻类和矿物质,并用贝隆河水来洗刷减淡海水的金属味。

每日购买的新鲜牡蛎,都由奥利维埃负责撬开。只见他在掌心用一块红白格子的餐巾托着牡蛎,锋利的刀尖插入扁圆的蚝壳,运用腕力旋转,灵巧地微微下压,丰腴的蚝肉便一览无遗。鲜汁欲滴的牡蛎,佐以酸爽的柠檬汁、甜涩的红酒醋和自制的韩国辣根酱,再配上一杯清淡醇厚的白兰地,立刻便被烘托得甘美无比。舌尖上海藻般的芬芳与白兰地的烈味多层次交织在一起的感觉,令人沉醉。

这样的海洋珍馐,在咸丝丝海风靡染的傍晚,是如此清润美好的一段记忆,以至于每到仲夏,都令我不由自主地在上海街头寻觅这样的烈味牡蛎……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