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照南细说闽学: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三次大贡献”

来源:闽南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6:15:05 


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有哪三次大贡献?身为闽人,你知道吗?

这是福建省图书馆“东南周末讲坛”5月3日的主题讲座,对读者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当天,海都记者在讲座现场看到,不少读者都是耳听手写,做了近两小时的笔记。

一位70多岁的“奶奶读者”在讲座结束后,还捧着本子四处找主讲人“对笔记”:“您这个闽学讲座开一次我听一次,我今天是第三回来了。”这个讲座的主讲人,是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照南。马照南1986年开始潜心研究朱子文化,对闽学研究颇有心得。那么,“三次大贡献”的答案是什么?

第一大贡献:海洋文化

马照南说,福建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第一次大贡献,突出表现在“海洋文化与南岛语族”的影响力。距今5000年左右,南岛语族的祖先在离开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以后,开始了漫长的南移,在到达的每一个岛屿上扎根之后,又有更多的人继续利用独木舟航行。直到距今1000年左后,南岛语族的后代才完成了这一横跨太平洋的海上移民壮举。

南岛语族的后人与各个岛屿上的原住民文化进行碰撞和融合,彼此改变了自身的文化。迄今,南岛语系是目前最大的一个语系,人口约有2.7亿人。比如,闽方言包括闽南语、福州话等语言,脚都叫“ka”,南岛语系的1000多种语言里,大部分有关腿或脚的词,都叫“ka”。

近几十年来,福建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福建沿海,进行了多次的合作挖掘,从霞浦、平潭岛、昙石山、晋江、东山都发现南岛语族考古现场。平潭壳丘头遗址发现了目前最早的有段石锛,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壳丘头,就是南岛语族最早离开原乡的起点。

马照南说,从壳丘头文化、昙石山文化,到2200年之前的闽越国文化,到连江独木舟、蛋民、妈祖文化、海丝、郑和下西洋等,福建海洋文化,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对中华文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二大贡献:朱子理学

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第二次大贡献,是朱子理学。朱子何以为“大”?马照南引钱穆先生所说,“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

马照南认为,正是福建人朱熹带领中国进入了“《四书》时代”——儒、释、道相融合的成熟发展的中华文化新时代。朱子理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首次完成了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与吸收,使中华文化在哲学层面、道德层面、价值观层面走在前列。

朱熹用了40年的时间编注确立了《四书》,而且是在福建确立的。

第三大贡献:闽都文化

福建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第三次大贡献,是以林则徐、严复为代表的近代闽都文化。闽都文化开启救亡图存、走向复兴的新时代,而且在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中以“壁立万仞”的文化自信和“睁眼看世界”、“海纳百川”的胸襟努力实现对西方文化的消化与吸收,为实现文化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底气,提供了经验。

爱福建,治闽学。马照南说,福建文化人应向全国乃至.................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