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开始,我省不少沿海地区陆续进入休渔期,4月1日起禁止捕捞梭子蟹,5月1日起灯光围(敷)网、帆式张网作业渔船停止作业,并将持续3个月。进入休渔期后,也意味着新鲜海产品的供应量会大幅下降。目前嘉兴市场上海产品的价格是否已受到影响?
海产品价格暂未动
在市区一家海产品超市内,有市民挑选了3条鲳鱼,“准备回家做红烧鲳鱼,这种鱼肉质比较嫩,小孩子喜欢吃。”但价格让她直呼“不便宜”,“我挑的还是大的,3条勉强能做一盘,要40元/斤。”“现在还算便宜的呢,等到休渔了以后,上的量少了,鲳鱼的价格估计还会上一上。”店主告诉记者,目前店内鲳鱼根据个头大小价格从25元/斤至40元/斤不等,带鱼价格从13元/斤至28元/斤不等,黄鱼价格则在20元/斤至25元/斤之间。
记者走访了三水湾、农翔路等农贸市场,休渔的影响目前还未在海产品价格上体现出来,“要在价格上体现出来,还得过半个月到一个月。”有水产摊摊主告诉记者,“接下来市场上新鲜海产品的供应量就少了,价格会上去。另外就是成本高,特别是到了夏天,嘉兴市场上的海产品主要靠外地运进来,运输成本及储存成本上去了,价格也会上去,像去年夏天天气热,用来冰冻海产品的冰块的成本就很高。”
与海产品价格“向上看”不同的是,淡水产品最近价格稳定,甚至有“向下望”的趋势。河虾历来以“金贵”闻名,记者从市物价部门获悉,目前市场上部分河虾价格已有所回落,为55元/斤。记者在农贸市场里看到,河虾的价格依据个头大小不一而足,个头较小的河虾价格已回落,但品相好、个头大的河虾不少摊位叫价依然在70元/斤左右。接下来将到河虾味道最好的时候,有摊主介绍,四、五月份,母虾将进入繁殖期,一般这样的虾带子被认为营养价值更高,味道也更为鲜美。
海产品网购维权难
除了能在农贸市场、专卖店内买到新鲜的海产品,不少乐于尝新的嘉兴市民也开始在网上采购海产品。市民孙小姐是三文鱼爱好者,如今她的主要采购渠道就是网络,“原来也会去大型超市或海产品店买,但是价格比较高,品质也一般。”原本她对于网购海产品还有些疑虑,“主要是考虑到质量问题,最怕就是送过来变质了。”但几次网购下来她的疑虑逐渐打消,“其实网上的价格跟实体店里的差得并不多,像品质好的挪威三文鱼,网上售价大概是108元/斤。”选择多以及购买方式的便捷让她热衷于网购海产品,她告诉记者,如果选择上海的卖家,今天下单明天就可以到货,送到的时候冰袋里的冰还没有完全化掉。
生鲜类产品,尤其是海产品之争,早已从线下蔓延至网络。日前,天猫就举办了“新西兰海鲜节”全球首发活体海鲜活动,将“从海里到碗里”的整体时间控制在72小时内。天猫利用海量数据分析,锁定了生蚝等海鲜的消费目标城市并进行预售;另外通过菜鸟网络的物流数据平台分析配送时效以及配送覆盖深度,联合顺丰等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确认配送目标城市。除了天猫、京东、1号店等电商进军了生鲜市场外,一些实体商超也将触角伸到了网上,并扩大网上商店的生鲜直送范围。
但生鲜类产品,尤其是海产品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售后环节会成为消费维权难点。与市民孙小姐愉快的海产品网购经历不同的是,嘉兴网友“刺猬”遭遇了退货难,“在一家网店里购买了银鳕鱼、鲭鱼、三文鱼、北极贝等,因为发货那天天气比较热,货到后就发现冰袋里的冰基本化了,感觉东西有些变质。”她提出了退货要求,但卖家直接拒绝,“卖家认为我取件晚,在室外放置过久才会变质,不能退,要退就要提供质检证明,太麻烦。”最后此事不了了之……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