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省福建,全力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海洋经济发展,11月28日,牡蛎新品系“金牡蛎1号”与“海极鲜”两项海洋科技成果于此间分别转让给三家水产养殖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
牡蛎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是世界养殖产量最大的经济贝类,2012年全球牡蛎产量达480万吨,其中中国达395万吨,占全球的八成多。福建是中国最大的牡蛎养殖区,2012年牡蛎养殖面积3.53公顷,产量达147.6万吨,分别占全国的27.12%和37.39%。但极不相称的是牡蛎产值低、养殖效益不高的现状。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08年起开始牡蛎新品种的研发,至2012年培育出速长-黄壳色葡萄牙牡蛎新品系“金牡蛎1号”,建立了与福建海区特点相适应的高效单体牡蛎养殖模式,取得了多项成果,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目前“金牡蛎1号”已在泉州深沪湾试养,显示出生长速度快、遗传性能稳定、贝壳金黄、色泽鲜艳等优势特征,其生长速度较未选育牡蛎提高15%以上。专家预测,该牡蛎新品系单体养殖亩产可达1200Kg,亩产值可达37000元人民币,亩利润25000元。“金牡蛎1号”对逐步改变牡蛎传统养殖方式,改善牡蛎品质,提高其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有着积极作用。
近年,福建水产加工业突飞猛进,年水产加工总量已超过250万吨,产值达350多亿元人民币。但在加工过程中每年产生的60多万吨加工副产物未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为提高海产品附加值,保障海洋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着手进行《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项目,2012年通过验收,获得7项研究成果,成果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2012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中,“海极鲜”系列产品是以各种海产品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开发研制出的液态、颗粒状、粉末状等一系列不同形态的海产风味调味品,是产业化成熟度最高、市场前景最广阔的成果之一。
“海极鲜”产品现已投入生产,与厦门洋江食品有限公司、晋江阿一波食品工贸有限公司、福建省丰盛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开发出海极鲜——鱼霸系列产品800多吨,新增产值2000多万元;海极鲜——清蚝汁、蚝油等系列产品1500多吨,新增产值2200多万元;海极鲜——鲜贝汁、鲜贝素、鲜蛤粉等系列产品100多吨,新增产值800多万元。“海极鲜”系列产品降低了水产加工副产物的处理成本,高效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表示,作为海洋大省,福建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中,将进一步加强海洋科技成果研发,推动研究院所与企业的持续合作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查看全文:http://hellosea.gotoip4.com/show.php?xuh=7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