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措并举加强南海海洋文物保护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0 16:53:25 

海南三沙市政府文物保护负责人黎明日前透露,一项关于西沙群岛的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和北礁沉船遗址的保护利用规划正在草拟之中,力争月底前提交至国家文物局。“若获得批准,这两处2006年获批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将得到有效保护。”
这是三沙市政府成立以来,针对南海海洋文物保护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规划,两处遗址将依据考古发现及历史记载恢复原貌,再现岛上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并借此推动海洋文物展示、科研和相关文化建设。
在浩瀚的南海水下,已经发现了大量中国古代沉船遗址。它们大多散布在西沙、南沙和中沙众多岛礁沙洲四周二三十米的水下。据考古发现,这些古船大多是在运输瓷器前往东南亚国家交易途中,遭遇风暴或触礁沉没的,船上的大量瓷器因不易腐烂得以留存至今。截至目前,文物部门已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发现并确认了128处古代沉船遗址。
然而,由于沉船遗址远离大陆,海上巡查困难,这些水下古董吸引了大量盗掘者。海南省文物局副调研员黎吉龙多次前往南海考古,他痛心地说:“盗捞者太猖狂了,每年巡查都会发现新的破坏痕迹。”
为遏制猖獗的盗掘行为,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加强南海海洋文物保护宣传、强化公众海洋文物保护意识的同时,积极推动遗址保护区的建设,并加大了打击水下文物盗捞的力度。
对于这些水下珍宝,海南省文物局采取原址保护和抢救性发掘并举的措施。据悉,永乐环礁、玉琢礁、北礁和华光礁4处沉船数量较多、出水文物品种丰富的礁盘,有望被划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区。保护区划定后,在周边60米等深线范围内捡拾瓷片将属违法行为。
据悉,国家文物局正在研究建立一个远程监控的海上无人值守平台,通过通讯卫星实时监控破坏和盗采水下文物的违法行为。此外,海南省文物局还在今年上半年购置了一艘执法船只,加大西沙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巡查力度。
一些文物保护专家指出,由于我国海洋文物保护工作起步晚,南海水域辽阔也加大了水下文物管理难度,这使得相关的文物保护工作推进缓慢,还远未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的管理机制。保护好南海海洋文化遗产,还有待各级部门研究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916/64805.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