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洋岛礁生态庇护所

来源:汪大华   发布时间:2015-05-20 16:57:35 

记者 汪大华
在浙江舟山群岛之南,温台渔场之北,有一处拥有76个成员的岛屿家族,这就是韭山列岛。处在舟山渔场、大目洋渔场、渔山渔场、浙江东海渔场四大渔场交界处的韭山列岛,既受上升洋流恩惠,将海底丰富饵料翻上来,为海鱼、海鸟提供食物,又离大陆较远,免遭工业区“三废”之苦。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韭山列岛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岛礁生态系统,也吸引了大量珍稀的动物在此栖息繁殖。自2010年10月开始实施的宁波市韭山列岛渔山列岛综合整治与保护工程项目,更是为这里的海洋岛礁生态系统带来庇护,使之焕发勃勃生机。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影响,韭山列岛遭到无序无度开发,致使许多海洋渔业资源浪费、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减少、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2003年4月,韭山列岛被浙江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2011年4月,又成为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韭山列岛主要保护对象为曼氏无针乌贼、大黄鱼、江豚及以中华凤头燕鸥为主的繁殖鸟类和与之相关的海洋岛礁生态系统。
为提高韭山列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2010年国家海洋局下拨了1500万元用于韭山列岛、渔山列岛综合整治与保护工程项目。其中,针对韭山列岛,实施了海洋保护区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多样性调查和保护工程以及景观岸线综合整治两大工程,促进了保护区的有效运行,维护了保护区海洋生物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使了海洋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每年4月~10月,工作人员在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形成《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渔业生物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和《浙江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岩相潮间带生物资源调查报告》,充实了保护区资源、环境数据库,并通过调查及时掌握保护区鸟类和植物资源动态,为资源管理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岛上地形,在保护区建设了一座阳光垃圾减量房,用于岛上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减少岛上污染;利用大型海藻的海洋碳汇、净化水质功能以及人工浮礁的生态功能,在南韭山西北海域,投资建设了20座人工浮礁,引种栽培紫菜、海带、龙须菜、松藻、蕨藻等大型海藻,形成总面积5.5万平方米的人工浮礁藻场,建成了规模为48万平方米的海洋碳汇试验区。
此外,综合整治与保护工程项目还对保护区内码头、道路、沙滩等基础设施进行修复改造,设置保护区标志牌等,改善了保护区硬件设施,提升了保护区形象,为保护区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今年7月,韭山列岛渔山列岛综合整治与保护工程项目通过了国家海洋局组织的验收。当月,曾在2008年离开韭山列岛的、世界极度濒危的“神话之鸟”黑嘴端凤头燕鸥又重回故里……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829/64431.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