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载人潜器“大比武”

来源:高悦   发布时间:2015-05-20 17:07:58 

记者高悦
中国“蛟龙”号
今年6月,世界再次瞩目东方:中国“蛟龙”号再次出征,奔赴南海和太平洋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除了“蛟龙”号,目前世界上已投入应用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还有5艘,分别是美国的“阿尔文”号、法国的“鹦鹉螺”号、俄罗斯的“和平I”号与“和平II”号,以及日本的“深海6500”号。截至目前,世界各国主要载人潜水器完成了近万次的下潜作业,一些重大的科学发现中均可以看到载人潜水器的身影,载人潜水器的应用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美国“阿尔文”号
美国是较早开展载人深潜的国家。1964年建造的“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可以下潜4500米,进行过近5000次下潜,是当今世界上下潜次数最多的载人潜水器。
1966年,“阿尔文”号在西班牙海域成功搜索并打捞出了美国空军遗失的氢弹,引起了世界轰动。20世纪70年代,“阿尔文”号开始了科学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发现。1971年~1975年,“阿尔文”号在大西洋洋中脊海域首次搭载科学家直接对大洋中脊进行了观测。1977年,“阿尔文”号在东太平洋海隆海域完成了美国、法国和墨西哥联合开展的科考项目,对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阿尔文”号先后在东太平洋海隆、墨西哥湾、大西洋洋中脊和西太平洋等海域完成了一系列地质学、生物学调查任务。
此外,“阿尔文”号1985年和1986年分别发现了“泰坦尼克”号和“俾斯麦”号的残骸。1991年~1992年,“阿尔文”号在东太平洋海隆开展了一系列生物学、地质学调查。2006年,“阿尔文”号对海底热液系统的生命和热液流动进行了原位监测。2008年“阿尔文”号在东太平洋海隆完成了微生物、生物地球化学和测试热液区的化学成分等科学考察。
日本“深海6500”号
日本“深海6500”号潜水器曾下潜到6527米深的海底,迄今已经下潜了1000多次。该潜器1989年投入使用,在西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南印度洋等海域均进行了潜航作业,在海洋地质、海底火山及生物方面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1999年,“深海6500”号对夏威夷群岛海底火山的成长及衰亡的研究,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海底火山调查。2011年,“深海6500”号在东日本大地震震中海底进行调查,拍摄到宽度和深度均在1米左右,长度为80米的海底裂缝。
俄罗斯“和平”号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拥有载人潜水器最多的国家,比较著名的是1987年研制的“和平I”号和“和平II”号两艘6000米级潜水器。这两艘潜器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极等海域进行了大量科学考察,其最大的特点是能源供应比较充足,可以在水下停留17小时~20小时。2008年,这两艘潜器潜至4300米深的北冰洋海底进行了地质学和生物学调查。
法国“鹦鹉螺”号
法国于1985年研制成功的“鹦鹉螺”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000米,已累计下潜1500多次。1997年~ 1999年,“鹦鹉螺”号对大西洋洋中脊处的彩虹热液口开展了生物学科考作业。2011年,“鹦鹉螺”号完成了对地中海沿岸海底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
“蛟龙”号VS国外同类潜器
我国“蛟龙”号载人潜器先后完成了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级海试,标志着其设计性能和技术指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相对于国外同类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差距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目前担负“蛟龙”号维护与应用任务的国家深海基地,以及支撑“蛟龙”号业务化运行的母船建造刚刚起步;二是“蛟龙”号还比较缺乏下潜经验,美国“阿尔文”号目前已有超过5000次的下潜经历,平均每年超过100次,而“蛟龙”号自海试以来仅进行了50余次试验性下潜;三是目前我国职业潜航员还比较少,专业的潜水器操作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队伍尚不健全……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627/62664.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