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诗成:关于海南岛发展模式的思考

来源:王诗成海洋强国丛书   发布时间:2004-10-07 03:28:59 

     (参考文献略,l995年12月)

改革开放,神州大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世纪之交,机遇与挑战并存。海南岛,这座中国级的航空母舰已在南海起航,驶向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海洋。海南岛能否和东亚发达国家并驾齐驱,决策者在思考、运筹……

   一、办特区的历史回顾

   1979年,邓小平同志对习仲勋同志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从此,中国终于敞开了长期关闭的国门;从此,中国通过海洋这个大通道阔步走向世界。

根据小平同志的指示,中共中央派工作组赴广东、福建考察,确认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具有建立经济特区的诸多便利条件。    

——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风景秀丽,对发展旅游、住宅业,对吸收侨资、外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位于东南沿海,港口良好,厦门有通商的基础,深圳、珠海邻港澳,对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扩展对外贸易、获取国际经济信息、考察现代资本主义非常便利;

   ——华侨众多,对吸引华侨回国办企业、投资、支援祖国建设影响深远。

   1979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特区。

   1984年3月264月6,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联合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l4个港口城市,从而形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沿海黄金地带。    19852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内外交流、城乡渗透的开放式的文明富裕经济区,使沿海和内陆互为补充,以带动内陆经济的起飞。

   1988年春,中央开始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开放市县增加到288个,开放面积增加到32万平方千米,开放人El增到l6亿人。同时,正式确立海南省办大特区。

   随后,通过350平方千米浦东特区的开发、开放,力图将上海建成太平洋西海岸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以龙头之势促进长江流域的经济腾飞。与此同时,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圈,贯通连云港、日照至鹿特丹世界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大力拓展对东欧各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的经贸活动。这样,由沿海开放进一步推进到沿江开放和沿边开放:以上海浦东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等城市;东北开放黑河等4个沿边城市,积极发展同独联体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西南、西北,再开放凭祥、瑞丽等4个沿边县,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19925月,我国又决定对内陆省区的省会、区府城市在吸收外资项目上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有关政策,加快内陆省区的对外开放步伐。

至此,中国一个全方位、多层面的对外开放大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在世界的注目下正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二、海南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海南建省办特区后,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仅建省头3年固定资产投资已达170亿元,超过了建国后30多年全民所有制国家资产在海南投资的总和。l996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以上,比建省前的l987年增长7倍多,平均年增长l36%。

   尽管如此,由于海南基础条件比较落后,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仍很多,主要表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且后劲不足;经济中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仍未改变,工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全省还有52万人未脱贫;陆岛交通不发达,资金缺乏,人才不足。以上这些,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资源状况得天独厚,只要发展路子对头,在21世纪赶超东亚发达国家是完全可能的。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笔者认为,海南岛的发展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本着大胆闯的精神,走出一条快速发展的有海南特色的全面开放型特区路子。

   特区式全面开放型模式,是指充分利用海南岛大特区的优惠政策,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吸引外资,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加强国际合作。国家应从海南岛的实际出发,制定自由经济区政策,给海南岛的经济腾飞注入新的活力;参照国外的做法在海南岛建设外向型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保税仓库区等,促使海南岛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建立起面向国际市场的经济运行体系,以此带动和促进海南岛经济膨胀式的增长与发展。

  三、海南发展模式的可行性

选择海南岛实行特区式全面开放型模式,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1.海南岛具备了发展全面开放型模式的客观条件

  (1)独特的地理条件。海南岛地处中国南海,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国家的前沿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目前,在亚太地区,由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及东南亚国家组成了一条经济高速增长带,推动了上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海南岛正好处在这条新月形经济增长带的中间地区,以海南岛的面积、人口、资源优势,只要实行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大力吸引外资积极参与这一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就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海南岛的经济有一个比较快的发展,从而使海南岛成为环太平洋经济增长带有力的一环。

  (2)优越的资源条件。海南岛地上、地下和海洋资源都很丰富,尤其具有发展新兴产业的潜在资源优势。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热带农业资源、海洋资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大规模吸引外来投资进行开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已经在电力、交通、通讯多方面建起了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这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奠定了基础。

   2.香港回归为加快海南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国内看,国家政通人和,改革与发展成为全国的主旋律,尤其是香港回归将促进海南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海南有条件作为香港经济发展的腹地,形成与香港优势互补和竞争的格局;从国际看,有利于发挥香港和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为国内现代化建设引进大批资金、技术和积累市场经济的宝贵经验,也为海南岛的建设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海南岛发展模式的形成使其赶超东亚发达国家成为可能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许多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00美元左右提高到2 000美元左右,一般需要l520年的时间,海南岛用近20年左右时间,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580美元提高到2 300美元左右。换句话讲,海南岛要在近20年内赶上东南亚较发达国家,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必须达到l25%~13%,这对于海南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95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3615亿元(1990年不变价格),年均增长172%。海南岛实行进一步开放政策,如虎添翼,可以发挥海南岛这个中国级航空母舰的作用,加速与世界经济接轨,其增长速度会保持在国内领先地位。海南岛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雷州半岛的经济腾飞和加快西南诸省利用南昆铁路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步伐。

   4.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为形成海南特色经济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海南岛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海洋大省,海南省管辖的海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海洋国土面积的2/3。由于受资金、科技等方面的制约,海南省的海洋区域经济发展比较慢,直接影响了南海诸岛的主权维护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海南岛实施高度开放政策,将为海洋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使海洋资源和海洋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届时,海南岛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海洋综合开发基地,建成以海洋高科技产业群和区域港口经济带为主导的海南岛特色经济。海南岛海洋区域经济的发展将带动和促进南中国海的开发步伐。

                                                                                                  (参考文献略,l99512)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