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冰海:世界的边界还是中心?

来源:周超   发布时间:2015-05-20 17:12:34 

徐汉文 庄泽彬 陈显志

在粤东绵延曲折的海岸线边,散落着一些水泥盒子似的房子。每天,伴随着潮湿的海风、澎湃的浪涛和矫健的海鸥,一群人都会来到这样的小房子里给大海测量“体温”和“身高”,感受大海的脉搏和心跳。

这些小房子便是国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中心站)管辖的验潮站、测波室,而这群人就是奋战在基层海洋台站的一线职工,二十几年如一日见证着小房子的风雨变迁。曾几何时,基层海洋台站是偏僻、艰苦、寂寞的代名词,许多人望而却步。为了我国的海洋观测事业,为了获取准确、及时、有效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数据,为了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他们始终和小房子一起坚定地守护在大海身边。

50年过去了,履行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环境预警预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突发性海洋事件的应急监测等已成为中心站和基层台站的最主要职责,他们也经受住了一次次考验,呈递出了一份份骄人的答卷。

一场盛会,展现预警报实力

2010年11月,第十四届广州亚运会帆板赛被确定在中心站所在的汕尾市遮浪海域举行,中心站主要为亚帆赛提供海洋水文气象观测预报服务,并与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一起成立了“国家海洋局亚运会海洋预报服务中心”,按照2008年奥运会的海洋预报形式开展亚帆赛预报工作。为此,中心站精心制订了海洋观测预报工作方案,筹集资金,加大投入,整合人员技术力量,形成岸站、地波雷达、海上浮标、监测观测船等立体监测网络,开展了海浪、海流、潮高、海水温度等多项目监测工作,并加强了与南海预报中心站的协作。

比赛期间,中心站工作人员密切监测水文环境变化,积极应对变化多端的天气,将预报信息及时传递给亚帆赛组委会、运动员、安保部门等,为亚帆赛的顺利举行提供了全方位、高水平、高质量的保障服务。在南海预报中心的指导下,中心站出色地完成了监测预报服务工作,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集体”。

通过亚帆赛海洋预报服务工作,中心站既展现了工作能力,也暴露出不足。作为地方政府“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防范台风风暴潮、海浪、海啸以及其他突发性海洋灾害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中心站紧紧把握为亚帆赛服务的契机,着力在硬件环境设施及软件实力建设等方面加强改进:卫星通讯系统、海洋灾害视频监控系统犹如预报工作的“千里眼”,远程视频会商系统缩短了时空距离,来自台站一线的实时资料采集、传输接收和分析处理、图像合成系统则是预报工作的得力助手。

记者周超

遥远的北极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北极理事会第八次部长级会议上,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意大利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这是该理事会首次接纳亚洲国家成为其正式观察员国。

北极理事会成立于1996年,成员国包括加拿大、美国等8个北极国家,以及已经加盟该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法国、德国、荷兰、波兰、西班牙和英国。加上本次新加入的6个非北极国家,扩充后的北极理事会,阵容颇为庞大。

“接纳更多国家成为正式观察员国,有利于提高北极理事会的国际地位。”本次部长级会议主席、瑞典外长卡尔·比尔特表示。然而,北极理事会所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容忽视。

新观察员国雄心勃勃

分析人士认为,事实上,本次新加入的正式观察员国,多年来通过开展北极科考、积极参与北极事务,早已在北极地区建立了扎实的“立足点”,这些国家加入北极理事会有各自的考量。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新加坡以国际港口和海事工程中心的地位成功加入北极理事会是在意料之中的。尽管北极航道的开启将影响新加坡作为亚欧海上航线上的重要港口地位,但北极的航海业对新加坡依然充满商机。早在2008年,新加坡吉宝新满利公司就为俄罗斯石油巨擘卢克公司建造了两艘能在低温下运作的破冰船,并积极开发能适应北极气候的石油钻井和船只。“本次成功加入北极理事会显示新加坡在造船、港口、海事商业等方面的技术得到了国际认可。”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安德鲁·帕尔默说。

据《纽约时报》报道,虽然印度在北极的活动目前仅限于科学研究,但对于80%的能源需求依靠进口的印度来说,非常期望在北极资源争夺战中获得一席之地。文章说,通过与“老朋友”俄罗斯合作,印度计划建立连接南亚次大陆和中亚地区的油气管道,届时通过俄罗斯的帮助,印度将很容易接入来自北极地区的油气。此外,印度还计划派更多科研人员前往印度北极科考站,目前印度已投入300万美元用于该科考站建设和维护,未来预计还将投入1500万美元。

拥有强大破冰船的韩国和日本也不甘示弱,分别于2008年、2009年申请成为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今年3月,日本还为此特设北极大使专门负责参与北极事务。“亚洲国家对于北极新航道的开启尤为感兴趣,因为这将极大地缩短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航运路线。”《日本时报》报道称。

韩联社更是对北极新航道开启后带给韩国航运业的好处进行了具体描述:“现在,韩国集装箱船去往欧洲目的地的时间大约是24天,如果北极航道开通,这个时间将缩短为10天。” 韩国总统朴槿惠近日在与媒体会面时也表示:“很高兴韩国能够获得参与例如开辟北极新航道之类事务的机会。”

纷争不断的北极国家

近年来,围绕北极地区领土主权、海洋权益、新航道开启以及资源开发等问题的纷争持续不休。不仅越来越多的非北极国家开始涉足北极,北极理事会内部成员也是纷争不断,各打各的算盘。

作为拥有较多北极领土的国家,俄罗斯和加拿大长期以来一直排斥非北极国家参与北极事务,并通过制定北极战略和采取实际行动,以宣示和强化其在北极地区的“主权”。

2001年,俄罗斯率先提出对北极的领土主张。2007年,俄罗斯更是通过深水探测器在北冰洋4300米的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此举遭到了其他北极国家的强烈反对和抗议。2008年7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法令,下令俄罗斯国有企业开采北极石油。此外,长久以来俄罗斯一直坚持对北极东北航道的控制,无视他国提出的自由通行权。今年2月普京签署的《俄罗斯在2020年前北极地带发展战略》更是对此进行了强化。

加拿大从2001年就开始动用陆军巡逻骑兵对北极地区进行巡视,组建北极部队,定期举行军演宣示北极主权,并将北极地区西北航道视为本国内水。2007年俄罗斯在北冰洋海底插上国旗的一周之后,加拿大总理哈珀就亲自率队赴北极考察,宣布将在北极建深水港和军事基地。

与俄罗斯、加拿大的强势不同,其他北极国家则另谋他径,希望通过与非北极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愈演愈烈的北极纷争。据美联社报道,挪威一直将其北部领土作为制定国家政策的优先考虑,近年来试图吸引北约和欧盟进入该地区。

冰岛则另起炉灶,宣布建立“北极圈论坛”。冰岛总统格里姆松今年4月表示,欢迎中国、印度等非北极国家加入该论坛,共同探讨北极未来命运。

未来依旧不平静

北极的未来依旧不平静,各北极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便在北极的“利益蛋糕”上分一杯羹。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国会研究机构4月发布报告称,北极国家正争相派遣武装力量驻守北极。其中,俄罗斯计划为北极训练和装备一个旅的部队。加拿大计划在未来30年花费330亿美元建造28艘战舰,以重振其北极舰队。

丹麦和美国则计划扩张其北极军事指挥中心以及增加在北极的军事行动。美国海军司令格林纳特4月在国会作证时表示,2014年美国海军和海岸警卫队将制定计划以强化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以保障在该地区开展的科研活动和搜救行动。

分析人士认为,北极的未来不应掌握在少数的所谓“北极国家”的手中,而是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合作共赢推动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一个封闭的北极理事会,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北极地区开放的节奏和步伐。因此,本次北极理事会对非北极国家的开放,以及由此引发的北极地区新一轮“淘金热”,或许将成为其转型的重要契机。

“过去,北极被称为地球最后的边界,但现在似乎成了世界的中心。”……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530/87826.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