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岛,海上风光无限美

来源:李霞   发布时间:2015-05-20 17:15:16 

实习记者 李霞

獐岛位于辽宁省东港市北井子镇西南部,坐落于黄海之中。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形成獐岛独特的海岛风情。

獐岛观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们特意起了个大早。沿着獐岛的观海大道一路向东,顺石板路逶迤而上,登上71.1米高的主峰,这就是观日台了。有雾之晨,棉絮状的云层飘忽不定,让海上日出曚曚昽昽。几乎没做任何酝酿,一轮红晕就跳跃而出。淡淡的红光铺洒在海面上,獐岛独有的“六坨一岭”风光便尽收眼底了。

“坨”子,是当地人对独立小岛的俗称。潮落时为一个岛,涨潮时,连在一起的岛就被分成6个小岛。当地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六坨”分别冠以形象的称呼,如王八坨子、香炉坨子、鼠坨子等。至于“一岭”,则横卧于海岛之上,贯穿东西,观日台所在的地方,就是山岭的最高处。与观日台相距不远,还有防空洞、炮台、瞭望台等多处遗址。

獐岛属于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里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环岛而行,桃花、迎春花随处绽放,特有的合欢树遍及全岛。还有在辽宁一带很受欢迎的小菇菜(当地又叫小野葱),掐一节,剥去外层,露出嫩白的葱头,嚼一嚼,满口生津。

獐岛四面环海,岛上被海水侵蚀的礁崖,造就了著名的“獐岛八景”,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岛屿景观。这个季节,气温略低,适合踏青、赏花、采山野菜、观日出日落。待到7月份,就可以洗海澡、晒日光浴、赶海拾贝、乘船游弋,还可以随渔民出海捕鱼。

处处农家乐

清晨6点,张忠民家的厨房里就开始忙碌了。蚬肉炒鸡蛋、山野菜、酸辣包菜、豆腐乳,再配上赤豆大米粥和自家蒸的馒头。摆放妥当后,张忠民站在院子里亮起了大嗓门:“三楼的客人,下来吃饭了。”

昨天,我们一行的到来,使这个农家院一下子热闹起来。刚刚准备好早饭,张忠民就开始制定中午的菜谱了。岛上海产丰富,各种鱼类、贝类、虾类有百余种,仅贝类就有30余种。顾不上吃早饭,张忠民就出门采购中午的食材。这几天海上风浪大,很多渔民没有出海,张忠民怕去晚了收不到今天的新鲜海产品。

目前,獐岛207户村民中,70余家办起了“渔家乐”。这些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居民建筑,每一座的设计都独具匠心,无一雷同。2001年~2012年间,獐岛累计投资5000余万元,铺设海底电缆,从陆地引水上岛,建海岛旅游码头,建设生态厕所……獐岛不断完善各种配套设施,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2012年,獐岛年接待游客14万人次,收入60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已达4万多元。

村民福利多

见到32岁的渔民郭华龙时,我发现他有着典型的渔民肤色——黝黑带红。以前他和父亲搭档,开着挂机船出海。父亲退休后,妻子成了他的搭档。“岛上几乎都是夫妻船、父子船、兄弟船,到我已经是第5代了”郭华龙说。

于庆华的父亲当年是獐岛有名的船老大,在岛内有很高的声望。他十几岁开始就随父亲出海捕鱼,现在只要一天不出海,就觉得不自在。但随着近海资源的枯竭,以及用海限制,渔民打鱼的范围比以前小了。于庆华说,也许有一天,这个行业会消失。打鱼又苦又累,年轻人都不愿上船,就给村集体企业打工。

獐岛村还成立了一个集体性质的旅游公司,固定资产达2500多万元。从2007年起,村集体每月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60元~100元的生活费,出岛读书的学生车船票全包,上大学的还会得到奖金。春节时,每位村民可以领到15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还有米、面、蔬菜、水果等。张忠民说,现在岛上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村里的姑娘们也都不愿嫁到外面去了……查看全文: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30515/87354.s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