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捞海参开始启用“潜艇” 最大下潜深度为50米

来源:水母网   发布时间:2013-06-20 10:21:00 

昨天下午,山东烟台开发区大赵家村海边一派热闹景象,渔民们正好奇地观看一个大铁罐进入大海。这个大铁罐是大赵家村一海参养殖企

业订购的小型“机器人潜艇”,准备在4月后的海参收获季节,代替传统人工捕捞海参。这标志着,“海猛子”以命相搏入海捞参的历史将终结。

“机器人潜艇”亮相开发区传统码头

昨天下午2:00,一艘青灰色,外形酷似炮弹的小“潜艇”静静地躺在大赵家村渔码头上,几名工人正准备用吊车将它放进大海。

记者了解到,“潜艇”长4.5米、高1.6米,重达4吨,海底时速3公里,最大下潜深度可达50米。在潜艇底部,有4只可以折叠伸缩的液压杆,仿佛4只“大脚”,每只脚上均配置了一台摄像头,在潜艇身上,印有“张五一民用潜艇”字样,周围缠绕着密密麻麻的通信电缆,电缆的另一端连接在不远处的一艘渔船的船舱里,那里是潜艇的操控室,里面装配有监视器,通过视频,工作人员可以看到海底的状况,在潜艇前方,伸出一根长约3米的白色塑料管。技术人员解释称,这根像触角的管子是采集海参的重要工具之一。

附近渔村一直沿用传统手段进行海捕作业,即依靠“猛子”(俗称“水鬼”)下海捞海参,对于突然而来的“潜艇”闻所未闻,他们看着热闹议论纷纷。有人说,“潜艇”看上去像一只昆虫,有人说,像一只螃蟹,更有人说,它看上去像一只怪兽。

2:20左右,吊车司机启动吊臂,缓缓钩起“机器人潜艇”将其放进大海。不久,有人在装配有监视器的船舱里喊道:“潜艇”下沉正常,上浮正常,行走正常、海底视线良好,我看到了海参!

在经过数十分钟的初步调试后,一名身高1.7米左右、皮肤黝黑的男子钻出船舱喊道:“‘潜艇’设备功能基本正常!”这名男子,正是“机器人潜艇”的发明者———武汉下岗工人张五一。

“潜艇”发明者是武汉一名下岗工人

“这几天只是测试阶段,4月8日,我们将正式开捕海参。”张五一虽然看上去一脸疲惫,但眼神里却充满了自信。

38岁的张五一,

原是湖北武汉一家纺织机械厂的工人,仅有高中学历,下岗后曾和妻子开过小商店。在2008年,受武汉“中国民间造潜艇第一人”李玉明的启发,他隐约感觉到了民用潜艇的市场价值,便有了生产“潜艇”的想法。此后,他开始举债踏上了制造民用潜艇的坎坷路。“我没有什么经验,先是查百度,后来到图片馆查船舶书籍,一点一点琢磨。”张五一笑着说。

此前,张五一发明的“潜艇”为人工操作,舱内可以容纳2人。2012年,成功申请发明专利后,他接到了8家企业的订单。但在第一台交付给大连一家海参养殖企业使用后,因安全问题,海事等相关部门叫停了人工操纵潜艇的生产,这对张五一的潜艇梦是个巨大的打击。

“人工操纵潜艇,内部装了两个人,管理部门怕出人命,他们让我将自行设计的图纸拿到相关的船舶研究院进行规范、改进,但费用高、时间长,我觉得这条路走不通,便只好停止。”张五一说。

“那些天,沮丧、心痛,整晚整晚睡不着觉,先期投入了那么多,不想让梦想破灭。”在经过艰难选择后,张五一最终决定制造摄像取景、遥控指挥的无人潜艇。现在,这种机器人潜艇的内部,其实是密布了液压系统、负压系统、推动系统和各种传感器。而为了规避政策上的风险,张五一特意为新研制的“潜艇”取名“机器人潜艇”。今年3月26日,在武汉市黄陂武湖街长江堤内,张五一的新作机器人潜艇试验成功。

目前,张五一拥有12名固定工人,并临时聘用了2名博士和4名硕士研究生进行生产研究。“到现在已经投入了300多万元,都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的钱,虽然投入多产出少,但我依旧对这项事业充满信心。”张五一坚定地说。

“潜艇”作业提高效率,避免捕捞风险

“机器人潜艇”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从武汉运抵烟台,该“潜艇”是烟台第一艘民用潜艇。“潜艇”的购买者,是开发区大赵家村的一家海参养殖企业,但该企业负责人并不愿意透露姓名和企业名称。

对于“潜艇”的性能,该负责人持保守态度:“ 一般情况下,一个‘猛子’一天能捕捞700-800斤海参,现在,这台‘潜艇’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性能,还不好说。”

在大赵家码头,一位闻讯前来看热闹的“猛子”似乎并不担心潜艇会抢走自己的生意:“养殖海参的区域海礁乱石复杂,潜艇的机械臂并不如手工灵活。再说,‘猛子’一天的人工费是2000元,5个人干上5天,雇主才花5万,而这台潜艇要价30万,后续的维修和管理都是个问题。”

对此,张五一却有另一套看法:“我并不想和人工比较捕捞的灵活度,但我对这台‘潜艇’的性能是很自信的。打个比方,它是‘吸’海参,它前面的白色塑料管,就像一台吸尘器的管子,它靠近海参时,巨大的吸力会将海参‘吸’进大网。况且,人工一天只能下去工作10小时,渔民容易患潜水病,且危险系数高,在有大潮水时还不能下潜,而‘潜艇’能24小时工作,这种持续作业也提高了效率,也避免了捕捞风险。”

在潜艇的头部,张五一特意绘上了一个红色的五角星,他说,这个五角星代表了自己的梦想,一个下岗工人的“中国梦”。“渔民们在海上干了一辈子,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的海底长得啥样,我觉得,这是一个遗憾。而这艘潜艇的四个摄影头上,都带有灯光设备,渔民可以在监控器里一目了然地看到海底情况,开发海洋不能光靠喊口号,要实干,尽管这条路走得很累、很坚辛,但我觉得义无反顾。”

张五一说,经过实践和改进,目前他的自制潜艇的制造工艺、安全技术等在专家的指导下获得很大提升……查看全文: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127068.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