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归侨郑守仪:海洋科学的探秘人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7:31:30 

郑守仪,1931年出生,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院、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美国库什曼有孔虫研究杰出人才奖等荣誉。

在风景秀丽的“海洋科学城”青岛,有一位在上个世纪50年代归国的女华侨,从研究实习员做起,经过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一直晋升到研究员,并于2001年更进一步,荣膺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她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级的荣誉称号;还荣获其国际同行公认的最高奖,为祖国争了光。

她,就是郑守仪。

童年播进心田的种子

1931年,郑守仪出生在菲律宾一个华侨家庭。她的父母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迫于生活,早年背离故乡广东省中山县,漂洋过海到了马尼拉,寄人篱下,饱尝“海外孤儿”之苦,所以总是教育子女“不能忘祖”。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同时,也把铁蹄踏上了菲律宾,郑家因此订了一条家规:不买日货!

1949年秋,郑守仪中学毕业不久,传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全家欣喜若狂,父亲更是扬眉吐气,欣然以《醒狮》为题赋诗庆贺。次年,郑守仪考进菲律宾商科学校夜校班,又令父亲勾起思虑多年的一件心事:女儿从小在免费的公立学校读书,一直学的是英文、讲的是英语,作为炎黄子孙,岂能不识中文?!于是不惜加重经济负担,把已经19岁的女儿送进爱国华侨办的洪光小学作插班人,利用白天学习中文。在这里,郑守仪不仅接触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且开始认识解放了的祖国,对新中国产生了向往。

白天读中文,晚上读夜校,郑守仪昼夜兼程。商科学校的老师对她的勤奋好学多有赞扬,并在她毕业时建议校方留校任教。谁知她上了第一堂课,即被辞退——只因她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时如实地说了“我是纯中国人”,而当时菲律宾有规定,外国人不能在公立学校任职。郑守仪的心被刺痛了,她想:我迟早要回去,报效我的祖国!

郑守仪考入东方大学进修,1954年获得“商科教育”和“教育(生物学)”两个学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免试进入国立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专修生物学。她如饥似渴地苦读,努力为将来报效祖国储备着知识。课堂上,导师表扬她时断言:不出两年就能拿到硕士学位。这位导师哪里知道,既聪颖又刻苦的郑守仪,在抓紧深造的同时,也在抓紧寻觅回国的机会。

不辞而别回国服务

郑守仪通过在华侨中学读书的弟弟郑绍隆,结识了该校一位于1955年回到祖国的教师。在来往书信中,这位教师告诉她:祖国正着手大搞建设,迫切需要人才,欢迎海外学子回来。一直苦于回国无门的郑守仪振奋不已。她叮嘱弟弟绍隆:回国的准备在暗中进行,不能走漏风声。

1956年春,郑守仪办妥了出境签证,不久拿到了630日飞往香港的机票。这天早饭后,她以深沉的充满亲情的目光一一送走了去打工的父亲、哥哥,去上学的弟弟,去菜市的母亲,强忍着离别之苦,匆匆走出家门,直奔机场。

飞机腾空。郑守仪透过机窗,回首马尼拉,心潮起伏,心里在说:“爸爸、妈妈,请原谅女儿的不辞而别。”

郑守仪来到首都北京,到中国科学院报到,受到热情接待,被安排到设在美丽海滨城市青岛的海洋生物研究室(现为海洋研究所)工作。到了青岛,她即给父母寄去报平安的家书。不久,收到复信:“……你投奔祖国是万分对的。希望你专心从事研究工作,以贡献祖国,将来一有成就,我们更是快慰的。”满纸勉励与期望,未见一个字的责备,郑守仪为远在海外深深爱着祖国的父母兄弟而骄傲。

献身科研跻国际前列

郑守仪从事的是现代有孔虫分类学与生态学研究。有孔虫是带壳的海生单细胞动物,已知古代种类多达4万种,现今种类6千余种,大多仅针尖那么小,但对其所处环境的深度、温度、盐度等反应灵敏,遗骸又能成为化石,因而既是研究海洋生态学的良好材料,又对认识、开发海洋和勘探石油等沉积矿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有孔虫享有“大海里的小巨人”的美称。这项研究在发达国家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而在我国当时尚属空白。为了尽快赶上去,郑守仪平日总是早出晚归,节假日甚至大年初一几乎都在实验室里度过。年复一年,她研究了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以及西沙、中沙、南沙群岛部分岛礁,从潮间带到水深几千米的上千测站的有孔虫。

1960-1964年她与郑执中先生合作,全面、系统地完成了中国海浮游有孔虫分类与生态的研究, 从生物海洋学角度首次用浮游有孔虫种类及其数量分布规律确定海流水团分布范围,提出黄海冷水、黄海暖流、台湾暖流和黑潮主干在黄东海的分布趋向示意图;明确提出黄、东海及邻近水域浮游有孔虫生物地理区划;指出南海北部浮游有孔虫的分布反映出南海暖流及其进入北部湾分支的途径。已故中国浮游生物学先驱郑重教授评价“他们的高质量论文已超过国内一般浮游生物学分类和生态研究的水平”。上世纪60年代中期,郑守仪承担了生产部门提供的7个地质钻孔400个层位的生物地层分析任务,亲自完成93种底栖有孔虫的种类鉴定、描述、计数,发表了《山东省打渔张灌区第四纪有孔虫及其沉积环境的初步探讨》一文。这是国内最早依据我国海区现代有孔虫资料“将今论古”进行有孔虫生物地层学研究的成果。无论从70年代看还是用现代水平去研究,都是一篇高质量的经典性著作,被地质、古生物工作者广泛引用。

70年代以来,她重点进行底栖有孔虫研究。有孔虫个体微小,一般不足1mm。为了提高分类研究质量,她既不轻信他人的结论,也不满足于只凭外部形态鉴定种类和传统的磨片方法, 而是精益求精,在“深入”上下功夫,不断改进和创新研究手段,不惜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大量磨片解剖观察有孔虫内部形态结构,成功地制作了许多首次向国内外显示的薄切面、半切面以及整体或管道、壁孔等内部形态结构塑模。从而使我国的现代有孔虫分类研究在高起点上后来居上,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在生态研究方面,为尽量保证计数过程中种类鉴定的一致性,她亲自完成了我国海区上千测站的有孔虫定量计数工作,系统总结了有孔虫区系与生态特征,建立了多项有孔虫参数。研究区域之广、工作量之大,为国内同类研究之最。这些研究成果为海洋生态学、生物地层学和油气勘探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迄今,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篇,出版了专著两部,累计达320万字。亲自绘制有孔虫形态图近万幅,被人称为“院士画家”。共描记了1500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现生种类的1/4,其中有1个新科、1个新亚科、24个新属、290个新种。论文《西沙群岛的现代有孔虫》作为集体成果《西沙群岛海洋生物调查研究》的组成部分,荣获198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三获奖者);专著《东海的胶结和瓷质有孔虫》先后荣获1989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990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专著《中国动物志?粒网虫门?有孔虫纲?胶结有孔虫》获2005年度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另有两篇论文分获1992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三等奖。

古稀之年研发世界罕见的有孔虫模型与雕塑

有孔虫壳体形态精美绝伦且变化多端,称得上是大自然的艺术杰作,具有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然而,因其个体微小,科普宣传场所极少有所展示。为了让人们有机会进入有孔虫微观世界,郑守仪曾想将有孔虫雕刻成放大模型,但因科研经费紧张不能如愿。2002年,青岛市政府破例分别为新当选的两位院士拨发100万元科研经费,使她研发有孔虫模型和雕塑的梦想成为现实。凭借其对有孔虫形态了如指掌的优势,她拿起刻刀,用陶瓷泥、石膏、滑石等材料,对照形态图按比例放大雕刻成形态逼真、可对比鉴定有孔虫属种的立体模型。形态简单的种类一两天即可完成一个模型,形态和纹饰较为复杂的要花费四五天或更多时间,有的要反复几次才能成功。几年来,郑守仪亲手雕琢了230多个有孔虫属种的放大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原始模型,从而将鲜为人知的有孔虫开发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教具、科普展品、旅游纪念品和大型雕塑。曾获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10项外观设计专利。世界罕见的挂有100-140枚有孔虫模型的展架,已开始批量投入国内外市场。在2005年“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览会”展出引起媒体和观众的极大兴趣,有孔虫模型的展架荣获“科学与艺术优秀作品奖”;在“2008年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获得优秀科普产品银奖。2006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青岛西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的世界上第一个有孔虫科普基地,已被命名为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2007年,中科院海洋所与广东中山三乡镇政府共建了坐落114个有孔虫大型石雕的“有孔虫雕塑园”其中11座是郑守仪的海外亲友捐赠的。有孔虫雕塑园是集科学、艺术、海洋文化于一体的全球独一无二的公益型景观,现已对外免费开放,成为当地“两天一夜游”的新景点,一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新名片。

参政议政为百姓谋事

郑守仪作为归国华侨、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即先后被推选为青岛市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她加入中国致公党,自同年起至2002年,一直担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其间还任致公党山东省委主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侨联副主席等职。正如她所说,“这些是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另一条渠道”。郑守仪兼任社会职务以来,除出席有关会议外,经常接待人民来访,处理人民来信,深入基层视察。向来以科学家的严谨行事的她,为国为民参政议政,更加认真负责。她在过问一些市民、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有关房产、待遇等案件时,总是仔细研究有关法律、政策,深入调查,争取最佳处理结果。在各级会议上,她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踊跃写提案、提建议。她从侨界朋友中了解到,有些当年在菲律宾参加抗日进步团体的华侨,解放后回国参加工作,工龄都从参加工作之日计起,认为不够合理,于是向全国政协提交“对华侨在海外的革命功绩给予应有承认”的提案。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十分重视,经过研究,决定将这些华侨在菲参加抗日进步团体的历史也计入工龄。看到自己参政议政发挥了作用,郑守仪大受鼓舞,所以一直乐此不疲。她从1983年以来,仅在历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的提案、反映的社情民意,就有300多件,内容广泛涉及科技、教育、侨务、政治法律、政协统战、人事福利等诸多方面。

郑守仪创下的不凡业绩,受到国家的褒扬。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她陆续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归侨先进个人、全国“巾帼科技发明者”、中国科学院科普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敬业奉献模范、齐鲁女杰等多项荣誉称号。她家还被评为山东省和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鉴于郑守仪倾毕生精力,在有孔虫研究领域创下“高产”、“优质”、“开创”累累成果,经美国著名海洋学家哈克博士推荐,由英国、加拿大、印度、希腊等国家12位有孔虫专家参加评审,全票通过,将2003年度“库什曼有孔虫研究杰出人才奖”授予了她。“库什曼”奖被世界有孔虫学术界视为最高荣誉,一般每年只授一人。郑守仪获此殊荣,标志着世界同行公认她的杰出成就,也象征着以她的研究成果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有孔虫研究跻身于国际前……[查看全文]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242004/242025/17609893.html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