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管华诗:潜心科学探索 助力蓝色经济
中国网12月24日讯,他首创了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PSS(藻酸双酯钠),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药物化学本科专业,形成了我国海洋药物领域唯一的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他组建了我国高校最早的海洋药物研究机构,是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的重要源头创新基地之一;他设计并筹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药物生产企业,是我国海洋药物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之一;他作为第一主编人,完成了国内首部大型海洋药物经典著作《中华海洋本草》,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他就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管华诗。
潜心科学探索 研制海洋药物
1967年,特殊的历史时期导致全国陷入“碘危机”,每年纯碘缺口从哪里补成为难题。在寻找碘源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海带中碘含量高。于是国家组织成立了一个跨行业的海带提碘研究小组。1969年,提碘新工艺研制成功,并实现产业化。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海带提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褐藻胶联产品和甘露醇,成为制约以海带提碘为基础的海藻工业再发展的瓶颈。
1971年,全程参与海带提碘产业化的管华诗接受了“褐藻胶、甘露醇再利用”的研究课题。三年后,管华诗课题组就拿出了再利用的产品。“当时我们利用甘露醇和褐藻胶制成了石油破乳剂、农业乳化剂、食用乳化增稠剂,后两项成果获得首届全国科技大会奖;两项成果均成功产业化,现仍在广泛应用。”管华诗回忆道。
1982年,管华诗的课题组又以褐藻胶为基础原料研制成功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剂——降糖素和胃肠双重造影硫酸钡制剂,这两项成果的投产上市也正式掀开了管华诗从事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新篇章。
“当时我负责胃肠双重造影硫酸钡制剂的分散剂研制。硫酸钡加水后黏度很大,要让它均匀地附着在胃壁上,分散剂的性质与效力是关键。”管华诗说,“当分散剂研制成功后,我就想它能不能用来解决心脑血管疾病中血液黏稠问题?”对于医药知识,管华诗当时是门外汉。他恶补医药学知识,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向国内外医学专家和权威请教。
1982年,管华诗开始了利用分散剂的新药研究。在他的组织下,一个由青岛海洋大学海洋药物研究室研究人员和青岛第三制药厂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医疗单位专家自愿组成的课题组成立。“我们还是以褐藻胶为原料,在以上分散剂的基础上,对其分子结构进行改造等多项药学研究,并在药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毒理和药效学试验研究,以期达到毒性最低、药效最大的目标。”管华诗说。
1985年8月,管华诗主持研制成功藻酸双酯钠(PSS),通过了山东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称其为我国首创的海洋新药,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安全、高效药物。藻酸双酯钠(PSS)投产7年后,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临床上治疗脑梗塞症1195例的统计,总有效率达93%,与研究过程中临床试验观察结果一致。先后获得国际国内15项大奖。
在首个海洋药物研制成功后,管华诗为我国现代海洋药物研发打开了大门。管华诗先后成功研制了包括PSS在内的四个海洋药物及系列海洋生物功能制品,并先后投产,取得几十项国内外发明专利,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初步建立了海洋糖类药物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建立了海洋糖工程药物研究开发技术体系,建成了海洋药物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基地。
高举特色大旗 建设特色名校
1993年,在担任两年的副校长后,管华诗就任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在担任校领导的15年里,管华诗带领海大闯出了“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新路子。
在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1年2月27日,教育部、山东省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政府共同签署重点共建海大的协议,标志着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正式启动,海大正式步入“985工程”建设行列。海大因此成为我国第一所由中央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
紧接着,管华诗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大手笔:在风景秀丽的崂山新区征地1800亩建设新校区,拓展学校发展的空间;聘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王蒙担任海大教授、顾问、文学院院长,在其影响下,一些名家大师先后到海大开课、办讲座讲坛,毕淑敏等知名作家成为驻校作家,开了国内高校先河;推出人才强校战略及其一系列“人才工程”,建立了固定与流动相结合、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对外吸引四海人才纷纷加盟,对内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引进诺贝尔奖得主,聘任双聘院士,组建海外教授团等等;对教学运行体系进行“变法”,形成动态的、具有弹性和自适应性的新教学运行体系,并以此为载体,建立起本科现代教学体系,使“学在海大”提升为“学(习)在海大、创(新)在海大、成(才)在海大”。特别是积极牵头筹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大胆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壁垒,实现在青五家海洋科研单位的资源整合和力量集成。
这一时期,学校围绕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开创性提出了“重特色、求质量,先做强、再做大”的总体发展策略和“强化发展特色、协调发展综合,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的学科发展思路,制定了《中国海洋大学发展战略规划》、《中国海洋大学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国海洋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确定了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战略举措,为今后20多年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海大的快速发展,为推进海洋强国和蓝色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被同行专家誉为国家“战略性大学”。学校的改革发展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众多特色大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2002年10月,青岛海洋大学以近80年建设所形成的显着特色和综合实力为基础,获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在管华诗的带领下踏上了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新征程。
科研成果频出 助力蓝色经济
2005年7月,因年龄原因,管华诗不再担任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作为学科的创始人和带头人,回到了亲手创办、寄予厚望的医药学院,与他的研究团队一起,再次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钟爱的海洋药物研究工作,他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他几乎每天都到实验室,与他的研究团队成员一起,根据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宏观谋划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总体思路,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基础和成果的基础上,敏锐提出当前研发进程中存在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科学论证并推动形成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在他的带领下,领衔完成的“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荣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山东省乃至我国海洋水产领域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零的突破;同年,他带领的研究团队成为教育部、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发展的战略部署,“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于2008年部署实施,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等区域发展战略2010年先后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我国海洋药物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管华诗敏锐地感觉到海洋药物研发及其相关产业乃至国家的海洋事业又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机遇,更深感作为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此,他在学院内倡导成立了海洋药物产业化开发核心组,以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为重点,制定实施了由海洋特征寡糖标准品、功能寡糖中间体、生物功能制品和海洋药物等四大系列产品构成的产业化开发计划,目前已完成50余个海洋特征寡糖标准品的产业化开发,壳聚糖裂解酶的中试放大研究;2011年,启动了在广大患者应用近30年的防治心脑血管海洋药物PSS的二次开发工作……目前,他的一系列设想正在学院内逐步落实实施。
在当前海洋经济面临大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培育即将启动之时,管华诗谈到:“我们应该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时提出的协同创新的理念为指导,在海洋药物研究及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区域比如青岛筹建国家级海洋药物研发中心,联合国内从事海洋药物研究的优势研究机构和力量共同组建科技创新联盟,以优势互补形成集体协同攻关的合力和动力,加快我国海洋药物研发进程,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成为国家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在驻青海洋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推动下,历经十一年的筹划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建设方案提交国家科技部,正在审批过程中。“十年磨一剑”,回顾筹建推动的过程,他认为:“科技体制与机制创新是科技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只有积极作为,才有解决问题的希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集中力量做大事的基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是有了前期十一年的工作铺垫和当前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他对国家实验室的批准建设满怀期盼,充满信心。他说:“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普通海洋科技工作者,为了推动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我愿意贡献我毕生的时间和精力。”
摸底海洋宝库 编纂经典巨著
近年来,海洋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在讲话和批示中强调海洋工作的国家战略意义。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养海洋优势产业”。李克强副总理也曾在今年年初指出:“海洋日益成为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空间和资源宝库。海洋事业关系我国发展的全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对海洋开发强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大,对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生物生态以及海洋运动规律的掌握也就自然成为保障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为尽快摸清我国近海海洋资源的家底,全面推进十六大提出的“实施海洋开发”战略,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2003年,国务院批准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即908专项,908专项的主要目标是突出发展海洋经济主题,立足为国家决策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海洋管理服务。该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投入最大、调查范围最广、采用技术手段最先进的一项重大海洋基础工程。《中华海洋本草》就是其中的一项很有价值、也很有显示度的重要成果,管华诗就是这本书的第一主编。
管华诗指出,从上个世纪60年代,国际上就掀起了一个向海洋要药的热潮,我国是利用海洋药物治病最早的国家之一,《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等古代的本草专著中,记载着海洋药物110多种,另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以海洋药物为主体的方剂,它们内含着丰厚的医学理论。
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中华海洋本草》的主编单位,在管华诗院士的主持下,聘请了国内20余名医药领域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力邀国内4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300余名专家学者组成编纂委员会、编审委员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共同协作,鼎力攻坚;并由上海科技出版社、海洋出版社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等高水平专业出版社策划编辑。
在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的情况下,所有参编的专家学者本着为国家负责、科学负责的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责和使命感,精诚合作,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具有划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鸿篇巨著。
《中华海洋本草》全书由《中华海洋本草》主篇与《海洋药源微生物》、《海洋天然产物》两个副篇构成,共9卷,引用历代典籍500余部,现代期刊文献5万余条,合计约1400万字。其中,主篇收录海洋药物613味,涉及药用生物以及具有潜在药用开发价值的物种1479种,另有矿物15种。附有1500幅彩色图片、700余幅黑白图片和21幅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药材的指纹图谱,并详细记载了物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毒理作用,是迄今为止我国收录信息量最大的海洋药物专著。
《海洋药源微生物》副篇收载了已研究的300余株典型海洋微生物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等信息,为未来海洋天然产物和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海洋天然产物》副篇集20世纪初以来现代海洋天然产物研究已经获得的2万种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波谱数据)、生物活性等全部数据信息,具有方便、快捷的检索服务功能,堪称国内外首部海洋天然产物大型工具书。
国家海洋局原局长孙志辉评价道,《中华海洋本草》是一部反映我国海洋药物发展全貌并体现最新科学进展,能够传承历史、惠及后代的权威性海洋药物志书;这是一部记录了近1500种海洋药源生物的采集、加工、储藏、炮制、制剂等技术,能够有助于人们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实用型中医药参考书;这是一部包含了众多海洋药物、微生物、天然产物等开发技术和数据信息,能够利泽千秋、造福人类的现代海洋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