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放牧孰执鞭? 黄海岸畔威海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7:36:01 

中新网威海1026日电 (记者 胡洪林)在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的一家海参养殖基地,员工们正将鲜肥的海参放进彩色塑料箱,这种与燕窝、鲍鱼、鱼翅齐名的海珍因其滋味腴美,风味高雅的品质广受人们的喜爱。

1026日,记者随山东蓝黄“两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探访团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值斜阳西挂,海风微起。

远远望去,平静的海面在阳光下温柔地颤动,水面泛起鱼鳞般的金光。一排排浮在水面上整齐的参保苗网箱,看上去恰似空中俯视的块块农田。当地人把这里叫做海洋牧场。

牧场工作人员孙永军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养殖基地,目前已开发出5万亩的围海精深养殖区,21万亩深海养殖区和40万亩工业化养殖区,主养海参、鲍鱼、海蜇、对虾、等名优品种。

海水养殖作为威海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已经走进中国海产品生产销售的第一方阵。随行的威海市官员李学波对记者说,2011年,威海市海水养殖面积约6.1万公顷,海水养殖总产量130万吨,较2010年增加6万吨;海水养殖总产值158亿元,较2010年增加约15亿元。

李学波说,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海水养殖进一步得到推广,今年该市新增海水养殖面积4.3万亩,新增海参育苗水体9.3万立方米,新增池塘海参保苗网箱3.6万个,育苗量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的43亿头。

据当地官方提供的数据,1-9月份,威海市海水养殖产量55.5万吨,增长4.81%,实现水产品产值110.5亿元,同比增长4.61%

在当地的海洋牧场,养育着海参、鲍鱼、海蜇、海胆、扇贝、牡蛎、对虾、深海海带等珍贵海产品,其中以海参鲍鱼被广泛养殖而形成较大规模,于不久前落幕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威海市的“即食海参”和“冷鲜深海小海带”两个产品夺得金奖。

海洋牧场带动了当地海产品的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业的发展,速冻海鲜食品形成规模,今年前九个月,该市加工水产品189万吨、实现产值1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5%;新上和续建水产品加工项目23个,总投资额29.6亿元,当地“威海刺参”品牌价值达到45.62亿元。

透过海产品的深加工,威海的一些涉海龙头企业顺利通过FDAHACCP等国际质量体系权威认证,产品远销欧洲、美洲、澳洲非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当地一位著名企业家唐传勤先生这样描述大海:“海洋作为生命的摇篮,展现着生命地球上最灵动的色彩”。李学波说,自古以来威海人爱赶海,在蓝色经济突猛发展的今天,海上放牧的执鞭者当属当代威海人。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