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温岭市现代渔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7-03 10:17:26 

温岭地处浙江省东海沿海,台州湾以南,市境三面濒海,作为海洋大市,全市拥有港、景、渔、涂、能五大海洋优势资源,海域面积152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67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长约147公里,海岛岸线长约120公里,大小岛屿约138个。自然港湾众多,滩涂资源丰富,全市滩涂总面积约8000公顷,沿海属强潮区,蕴藏较丰富的潮汐能资源。作为浙江省重点渔业县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温岭市的渔业产量、产值等几项主要指标连续多年处于全省渔业县市前茅,保持全国领先位置。2011年,全市实现水产品总产量49.21万吨,实现水产品总产值48.46亿元,渔民人均收入14510元。

一、现代渔业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面对渔业资源逐步衰退的趋势,温岭市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给现代渔业发展带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影响,超前谋划现代渔业发展定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扎实推进现代渔业建设,渔业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渔业经济呈现了快速的发展态势。

一是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海捕捞作业结构日趋合理。采取逐步控制近海捕捞,扶持远洋捕捞的做法,全力打造具有生态、健康、循环、集约、低碳的温岭现代渔业,在利用传统资源基础上,对中上层鱼类和头足类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严格实行渔船双控指标,逐步淘汰取缔破坏渔业资源特别严重的帆张网作业、电脉冲作业,捕捞渔船由2006年的2744艘降到2011年的2150艘,渔船数量同比减少了21.65%。按照两减少三提高的要求,结合渔具渔法规范管理,扎实推进一更新三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捕捞渔船转型升级示范工程,启动改造渔船79艘次。

二是渔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健康养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初显成效,全市已完成了15170亩标准鱼塘的建设改造任务。通过改造,大大增强了池塘抵御洪涝、台风等灾害能力,池塘单产得到明显提高,渔民收入稳步增长。启动现代渔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编制完成了《温岭市现代渔业示范园区规划(2010-2015)》,计划从2010年起,用3~5年时间,建成松门南美白对虾、城南海水池塘综合养殖、箬横青蟹养殖等3个主导产品产业示范园区,总面积3500亩,建成11个主导品种突出、产业布局合理的特色渔业精品园,总面积5300亩。目前,完成了1个主导产业示范园区和2个特色精品园的建设。

三是水产品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出口创汇成效明显。温岭市拥有水产加工企业21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台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7家,年加工能力21.05万吨。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水产加工企业工艺、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已涌现出年产值上亿元水产加工企业6家,形成了以鱼糜制品、休闲小包装、海洋生物制药为主的水产加工格局。名牌产品不断涌现,培育了市级以上水产品名牌产品12个,其中一家人”“云鹏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美鲜达系列产品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水产品出口创汇持续增长,市场扩大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实现出口交货值6363万美元。在此基础上,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拥有水产交易市场8个,2011年实现交易总量23万吨,交易额52亿元,巩固了水产品区域市场的地位。

四是科技创新有力推进,水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几年来,全市实施各类渔业科研课题20项,取得科研成果14项,获奖10项,先后成功推广了南美白对虾生态高效养殖、可口革囊星虫规范化养殖、大弹涂鱼规范化养殖技术、海水池塘多品种生态养殖、插杆式紫菜养殖等,在青蟹、青蛤、鮸鱼、大弹涂鱼等苗种的培育技术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引导渔民发展高效生态型渔业,鼓励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全市已有43个基地、62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4个产品通过有机认证,2个养殖基地取得出口韩国、日本注册备案。渔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渔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市镇两级已建立起较完善的渔业推广责任制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温岭市现代渔业发展虽然态势向好,但总体上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现代渔业建设的任务还很繁重,在发展过程还存在不少矛盾、困难和问题。

一是渔业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全市海岸线较长,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优良的渔业水域、滩涂被大量占用,传统的养殖区域受到挤压,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加上近海鱼类资源匮乏,传统的捕捞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精养、远捕、深加工的能力明显不足,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结构调整的压力仍然较大。

二是渔业支撑保障能力建设滞后。渔业公共基础设施比较差,一些渔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抵御各种风险能力较差,每年都会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给渔业造成重大损失。渔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中介服务机构不够健全,渔业技术支撑体系和水产种苗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体系、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完善。

三是渔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渔业发展总体上还没有摆脱依靠生产规模扩张和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主的粗放式经营方式,科技含量不够高,标准化生产覆盖范围有限,水产养殖良种率低,水产养殖病害呈多发、频发,且呈逐年加重趋势,水产品质量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水产品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原料利用率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离现代渔业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四是渔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缺乏持续有效的政策扶持,渔业生产、加工企业融资贷款较困难,影响生产经营。渔业执法管理手段不强,行业管理相对滞后,管理水平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

三、建议与对策

十二五时期,温岭渔业应围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大主题,以改善民生为目的,着力发展生态、高效、安全的现代渔业。

强化政策扶持,增强发展活力。不断加大中心渔港、渔用柴油补贴等中央、省渔业项目投资和惠渔政策的落实。结合实际,制定奖励扶持政策,针对温岭捕捞强、养殖弱、加工粗、出口少的渔业发展现状,应尽快出台《温岭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若干意见》,分别从渔船更新改造、原良种繁育、品牌渔业建设、渔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经营等方面制定各种扶持和激励政策,促进渔业现代化进程。加大对水产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市政府每年应选定10家水产品加工企业,按全市重点骨干企业给予各项政策优惠并形成制度化,帮助水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大对水产原良种体系和病害防治体系、水产品质量体系、科技推广体系、渔业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每年安排现代渔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渔业标准化基地、水产品精深加工、品牌渔业和高新技术引进推广等项目建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渔业经济发展。

抓好产业规划,促进产业提升。按照《温岭市现代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进一步明确发展现代渔业的总体目标、发展定位、工作重点、政策措施,搞好配套的渔业产业规划与区域布局,强化渔业资源和水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渔业新格局,实现渔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组织实施好《温岭市现代渔业示范园区规划(2010-2015)》,圆满完成十二期间的建设任务。园区建设是温岭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通过园区建设,改变过去渔业生产低、小、散的传统方式,带动生态高效品牌渔业理念的推广,吸引渔业发展要素,配置优势资源,壮大主导产业,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落实好《温岭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及时对全市水域滩涂养殖证进行核发、换发工作。

培植特色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加大海洋捕捞减船转产的力度,鼓励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使我市海洋捕捞保持适度规模。积极引进推广新作业方式,加快渔具革新,重视节能降耗的科技新产品推广应用。积极、稳妥地发远洋渔业,规范休闲渔业精品发展培育;二是按照抓种业、推模式、扩辐射的思路,继续加快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渔业精品园项目建设,使园区成为全市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先行区。探索总结碳汇渔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水产品无公害产地和产品一体化认证进度,扩大水产无公害养殖、健康养殖覆盖面;三是着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深度开发各类水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加强水产品市场建设,完成松门水产品交易市场整体迁建工程。抓好水产加工园区建设,延长产业链,拉动产业发展。组织开展水产品品牌评选推介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宣传品牌、争创名牌

加快科技创新,提高服务能力。以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制约为重点,强化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围绕鱼种繁育、鱼苗供应、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强化渔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创新渔业科技服务的新机制。把市场主体与科研院校、政府服务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服务于现代渔业。进一步抓好渔技推广、水产种子种苗繁育、渔业环境监测、养殖病害测报、水生动物防疫检疫、质量安全管理、渔情信息采集等渔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渔民技能培训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为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组织实施一批渔业科技项目,加快渔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培育一批特色明显、技术水平成熟、养殖效益较高的养殖示范户。(温岭市海洋与渔业局 章人江)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