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虾谜语折射的深刻含义

来源:舟山晚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7:55:39 

产自舟山渔场的海虾,在《舟山海域海洋生物志》中记载的有33种,在众多的“海虾谜语”中,人们一般以海虾中的银灰色的虾为主要素材来制作谜语。海虾谜语构思巧妙,犹如蕴含齐白石虾图之妙趣,它在舟山民间广为流传。

“驼背老将军,肩背尚方剑,身披银盔甲,手佗(握)两把刀,八卦炉里战汤王,战煞将军透甲红。 ”(猜一道传统渔家菜),谜底是“烤虾”。此谜语将美味“烤虾”运用“拟人状物”的成谜法门,兼以夸张、别解、虚构的手法,将虾拟人化作一位肩背尚方宝剑(虾头前端中央延伸成长而尖的剑颧),身披银铠甲(银灰色的甲壳),手握“两把大刀”(钳状的一对步足,也称长钳),奉皇帝御旨挂帅出征的“驼背(虾腹部7节,分节明显,能屈曲的虾背弯弯)老将军”。烹饪时,渔家把刚从大海里捕获来,活蹦乱跳的虾洗净,放入架在柴灶上的镬内烧煮。普通的铁镬,在谜中,成了传说中太上老君炼丹的“八卦炉”。原汁原味的汤汁的“汤”,在这里被转义别解成谜语中姓氏的“汤”。虾在沸腾的汤汁烤煮时,跳跃撞击镬盖的“劈啪”声,被巧妙模拟成谜中战鼓齐鸣,人奔马嘶的古战场。“老将军”挥舞“两把大刀”,正与敌酋“汤王”之间展开一场刀枪铿锵的殊死大战。俗话说:“莫看虾呒血,烤烤也会红。”谜末句将熟透后,颜色由银灰转为血红色的“烤虾”,用浪漫主义的构思,虚拟为“血染征袍透甲红”战死沙场的英雄“老将军”。述景状物,以此来实指谜底“烤虾”加工过程。此谜语运思奇巧,以虚为实,神形皆变,映照分外有神。宣扬了人们崇尚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圆了人们内心拥有的英雄情结的梦。

另有两只“烤虾谜语”,(一)“头戴将军帽,身穿白战袍,到过铁山潭,换件大红袍。 ”(二)“头戴枪头帽,手执双叉矛,做过汤知府,白袍调红袍。 ”谜语(一)前两句将“烤虾”分别拟人化成一位“头戴将军帽,身穿白战袍”的威风凛凛的“将军”。而谜语(二)第三句则将“烤虾”虚拟成一位“做过”地方“知府”(即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的“汤”姓“知府”大人。谜语(一)中的第三句将煮“烤虾”的普通铁镬,夸张比喻成一座雄伟的边塞“铁山”。《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二月)甲辰,李靖破突厥颉利可汗於阴山。先时颉利既败,窜于铁山,余众尚数万……请举国内附。”胡三省注:“铁山,盖在(内蒙古)阴山北。”几瓢放入镬中的清水,被夸张虚构成一泓深深的祖国宝岛台湾“日月潭”的“潭”水。其表现手法犹如戏剧舞台上的“以鞭代马,三五人千军万马”的“以虚代实”“以简代繁”的虚拟性的艺术特征,以此阐述民间谜语蕴涵文学艺术的所有性质。

不约而同的两谜末句之意,虽然描述的是虾烤熟成“烤虾”后,最终穿上了一件象征封建时代官场晋升名利双收的“红袍”“大红袍”。其实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双关语,正如“小小一条龙,胡须硬似棕,生前呒没血,死后满身红。 ”的谜底也是“烤虾”的谜语末句喻寓的那样:虾“生前”虽归类于“小小”的,也“呒没”(没有)像“血”那样“红”的普通一水族,但它活着时长着一蓬威武的形如“硬似棕”的“胡须”(触须),自由自在遨游大海中,行似那“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的陶渊明,活得有尊严。海中的虾,哔哔跳跳,活得有滋有味,多像腾跃自如的“一条龙”。可虾待到“满身红”时,红得发紫的“烤虾”已经是架在火上烤熟了的虾,属“死后”了,已经背离了“虚灵静观”(老子《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的社会人生之大道,终成食客口中的一道美味佳肴。谜语明喻讥刺了“虾”的可悲下场,以此告诫人们:“虾类大红之时,也是它的大悲之末日。 ”人世间的一些事情往往不是如此吗?“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孟子·离娄上》)。世间万事皆如孟子所言,人们的是非成败取决于自身的修养和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人生如此,家庭如此,国家如此。值得人们深思,鉴之警之。民间谜语巧思妙喻,常隐藏玄机雅趣于哲理之中,寓意深远,斯谜正是如此。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