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就在你身边

来源:皖江晚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00:59 

踏上祈福之旅荡涤心灵尘埃

中国人喜欢“福”字。只因这个“福”字代表着的不仅是幸福,更是福气和福运,是发自人们内心的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奔忙在繁华喧嚣的城市里,你的灵魂是否也渴望一片安详与宁静?那么,就请您随着记者的笔迹,一起去追寻禅宗的脚步,一起去感受佛文化带来的洗涤与超然,一起为身边的亲朋好友祈福。

孟氏女化身为石 金地藏泽润众生

在马鞍山,如果说有哪一处清幽之所为参佛、祈福之人最为向往,便不得不提及小九华。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名为孟氏的少妇在这里居住,她的丈夫随军出征。几年后战事平息,而她的丈夫却迟迟不见归来。孟氏日日夜夜站在小九华山顶上期盼远方的丈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死在了山顶上,并化身为石。

唐开元年间,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来到小九华,他便是后来的“地藏王”。作为地藏道场,小九华寺历唐、宋、明、清,僧侣众多,香火盛冠。

马鞍山人心目中的小九华,不仅是朝拜的圣地,也是福泽的源泉。因此,每逢新年,去小九华烧头一炷香是一定不能错过的。从大年三十晚上到次日清晨,站在山下远眺,那四处缭绕的烟雾和灯火通明的殿堂,也寄托了无数香客盼望来年和和顺顺、平平安安的美好心愿。

如今,正值改建扩建之中的小九华,也即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文化旅游的优美景区,浩瀚长江一侧的佛教名刹,万千信民朝山礼佛的庄严圣地。

去当涂祭祀妈祖女神

目睹和感受了小九华圣境的风采,您不妨继续向南前行,来当涂甑山禅林感受别样的佛文化气息,这里有房屋99间半,是当涂远近闻名的十大古寺之一。不仅如此,这里还有苏南香客资助建造的别具特色的妈祖阁,而这也是我省第一座祭祀妈祖女神的寺庙。

来到甑山禅林,你会被它精致而秀丽的气质所吸引,丛林式的寺院被青山绿树所环绕,寺前湖水碧波荡漾,亭台楼榭错落有致。

寺内佛殿、斋堂、客房等一应俱全,“敲钟”、“朝拜”、“观音会”、“念佛”、“打佛七”等是这里常设的活动项目,以禅林佛教文化为依托,“土家人求雨辄应”、“山神教子”、“江天一览”、“孙应诚芳名”等文化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您不妨带全家人前来,因为这里不仅是祈福安康的好去处,也是旅游放松的好场所。

初闻“鸡笼山”,对它的名字深感好奇;初见“鸡笼山”,被它的美景所吸引。“群山环拱,一峰独秀,拔地而起,状若鸡笼。”“鸡笼山”便得名于此。

跨过长江来到和县,在其西北部约20公里处,鸡笼山便坐落于此。道家《洞天福地记》称鸡笼山为“第四十二福地”,素有“江北第一名山”之称。这里是一座天然的氧吧,面积达4500公顷的参天古树,遮天蔽日,置身于山间小道,仿若身在碧海。旖旎的风光和千年古寺凤林寺的盛誉,也吸引了众多古圣贤流连于此,李白、杨万里、朱元璋等均在此游览并留下珍贵诗篇。

掩映在莽莽山林中的千年古寺凤林禅寺,宛如绿草丛中的一朵奇葩,灿烂而夺目。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引来四面八方游客和善男信女,观光、朝山礼佛者络绎不绝。作为国家一级森林公园,鸡笼山林深如海,松涛似曲,山泉淙淙,烟云飘渺。“雨霁众山碧,松翠湿衣裳”,历阳八景之一的“鸡笼山晓霁”宛如画屏,美不胜收!

“两月青山不暂离,入城未见有山时。万峰送我都回去,只有鸡笼未肯辞。”这是宋朝大诗人杨万里离开鸡笼山时写下的一首《舟过鹅行口回望和州鸡笼山》。看惯了名山大川的古人尚且如此,那你还等什么呢?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的美景,千万不要错过了!

追寻仙翁足迹

若要使您的祈福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含山县 褒禅山是万万不可落下的。提起褒禅山,恐怕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儿时语文课本中的《游褒禅山记》。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的名篇至今留有深远的影响。

驱车进入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处,一片翠绿映入眼帘。山上树木参天,中有起云峰,高耸入云。走进山中,有龙洞、罗汉洞,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泉水叮咚,有袭女泉、白龟泉,泉水清洌,终年不竭。

褒禅山得名于唐代贞观年间的慧褒禅师。因此,来到褒禅山,也一定要去褒禅寺,看一看大雄宝殿,登一登舍利佛塔,亲自触摸和感受佛教圣地的庄严和肃穆。

作为褒禅山一绝的洞,首推的就是华阳仙洞了,传说曾有仙人往来此间,“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洞中有河,河可泛舟”的奇观,令人叹为观止。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