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有一说是: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于武则天朝某年二月初七。父亲开豆腐坊,她自幼做父亲的帮手。十三四岁时到野外游玩,遇见了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卜未来,知人祸福。乡亲们为她盖了一座小楼,要她住在那里,人们常来这里请她算命。渐渐地,何秀姑的名字变成了何仙姑。 对于何仙姑的籍贯出身,历来说法甚多,有的说她本来姓赵名荷,后来误“荷”为“何”,以名为姓,成了“何仙姑”,有的说她幼年遇仙人,吃了仙桃,从此不食人间烟火:有的说她本名二娘,以织布为生,自修得道。开元间皇帝派使者接她进京,因使者途中存心调戏她,所以她中途隐去。还有的说她生在宋代,从小善言人祸福,因而被称为“仙姑”。
关于她的故乡,除广东增城说之外,还有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种说法。说法的不一,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本无此人。人物从传说中来,传说在流传上染上各种地方色彩,久而久之便成了“当地人”。山东崂山传说何仙姑是山村中人,因为村中姊妹取药治病成仙,山中还有仙姑洞、梳洗楼等“遗迹”。 河南尉氏县流行的《何秀姑的事儿》,完全把何仙姑说成一个农家女儿,是一种脱离了道教宣传与文人描写的典型:从前有句顺口溜,说:“何秀姑,何秀姑,自打生来命就苦,一下死了爹和娘,跟着就当童养媳。”唉,人哪! …童养媳出身约何仙姑.比只是遇神人成仙的何仙姑,更易被千万善良的农民,特别是农妇所接受,那是她们的精神的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