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财政鼎力支持 临高深水网箱养殖东山再起
马达的轰鸣声中,一艘满载饲料的渔船缓缓驶出港口。船头划开海面,朝着四五海里外的目的地驶去。目送着远去的渔船,临高海鲟深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王照庭告诉记者:“今年要搏一下。”在“政府补助+养殖户自筹部分资金”的模式下,今年合作社投资建设了40米网箱200口,80米网箱100口。
2011年,台风“纳沙”和“尼格”袭击海南,海南北部沿海深水网箱几乎“全军覆没”。该合作社曾拥有40米周长网箱120口、80米周长网箱30口,在台风的打击下“全都没有了”。回想当时的情况,王照庭摇了摇头,“价格最高时达13块一斤,却没鱼卖”。尽管如此,王照庭还是觉得只有深水养殖才是未来渔业的发展之路,“港内养殖密度大了会缺氧,最多养几万尾,现在深水网箱养鱼的规模都是几百万尾。”
高风险也意味着高回报。对于深水网箱养殖的前景,他深信不疑。
临高县濒临北部湾,拥有114公里海岸线,所辖海域面积1509平方公里。临高的深水网箱养殖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然而由于缺乏技术和销售渠道,最终以亏损告终。2004年,海南中油深水养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临高投资建设深水网箱养鱼,尽管于2008年选择退出,临高的深水网箱养殖却越做越大。
王照庭2006年开始和中油深水养殖公司合作从事深水网箱养殖。谈起那时的情况,王照庭说:“当时销量少,谈不上赚钱。”但他也承认,“没有那家公司最初的投资,网箱养殖发展没有这么快。毕竟当时谁都不敢投这么多钱,也没经验。”
随着网箱数量的增加,深水网箱养殖的运作模式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的公司独立经营发展到“公司+渔民”和“公司+公司”,再到“渔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合作经营模式。
2008年,临高海鲟深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宣告成立。有了养殖经验,又掌握了一定客户源,王照庭所在合作社养殖的金鲳鱼开始在境外市场打开销路。而在这个过程中,整个海南的渔产品深加工、大型渔港等设施的完善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因为此,给了当地深水网箱从业者信心,敢于在深水网箱养殖上继续投入巨资。
海鲟深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只是临高数个大型深水养殖合作社的缩影。今年临高的养殖户重起炉灶,截至今年6月底,该县建成深水网箱2687口,较去年台风前增加657口,预计在今年底建成3000口。今年深水网箱养殖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上缴地方税收有望突破5000万元。
据记者了解,经历去年的劫难之后,不少合作社更加重视加强网箱的抗风能力。
数说发展
近年来,海南省下拨中央财政、省财政资金3528万元,带动养殖合作社、养殖企业投入数亿元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去年海南省投入救灾资金5275万元(其中中央现代农业资金1475万元,省政府扶持资金3400万元,省海洋渔业厅历年结余资金400万元),用于恢复全省深水网箱养殖生产。目前,全省深水网箱总数已增至3171口,比去年灾前增加570口。